186,接任两江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657 字 9个月前

谈完政务,慈禧说两江总督曾国藩已经去世,朝廷也将按制给予谥号追封。当务之急是何人可以接任两江总督一职,各位大臣都说说吧。

众人都明白这才是今日廷议最重要的议题,这两江总督可是大清国的重要职位,等闲之辈可是坐不住这个位置的!眼见义勇侯被朝廷召来陛见,显然两宫太后和恭王爷都属意李旭啊。众人哪个不是久经考验的官场老油条啊,谁会笨到得罪朝廷和义勇侯呢!再说当朝重臣之中,除了李鸿章、左宗棠和李旭还真找不出别人够资格坐这个位置!李旭虽然年轻,可也是多年的封疆大吏了,又是义勇军的统帅,战功显赫。如果说他没资格当两江总督,谁有资格?

慈禧也是因为上述原因不得不考虑李旭出任两江总督,虽然因为马新贻一案她对湘军颇为忌惮,一度恼恨曾国藩兄弟胆大妄为太过份了!但是现在曾国藩已经死了,对朝廷权利最大的威胁在她看来已经消失了。现在汉官中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也就李鸿章、左宗棠、李旭三人了,而且这三个家伙据说也是彼此勾心斗角互不卖帐!

左宗棠向来就和李鸿章不和,剿捻那会儿如果不是朝廷各打五十大板,只怕俩人还不会合作,那捻匪怕是现在也没灭啰。李旭倒是和左宗棠关系不错,但也和李鸿章尿不到一个壶里!

慈禧和奕?商量了数日,觉得还是让李旭接任两江总督合适---李鸿章执掌北方直隶,权势太重,没有一个像样的实权派恐怕压不住他啊!左宗棠年纪不小了,而且一心扑在西北。也就只有李旭有本钱可以和李鸿章分庭抗礼,在汉官中另立一派竖旗挑战李鸿章。

慈禧没有告诉奕?她对李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盲目信赖,觉得汉官实力派中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效忠朝廷的就是李旭---看看几次关键时刻不都是李旭的义勇军力挽狂澜嘛---李莲英那小家伙说的不错,忠不忠看关键。平常表忠心关键就拉稀,这样的忠臣有屁用!慈禧想到小李子话糙理不糙,忍不住嘴角含笑。

李鸿章倒是曾经有念头去当两江总督---这直隶总督活太累,简直不是人干的!虽然是天朝排位九大总督之首,又兼任北洋大臣,位极人臣,权位显赫。但是就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当差,想办什么事情稍有风吹草动就满京城都知道了,于是各种流言蜚语遍传大街小巷,真是干得多骂得多,还不如远远地在江南当土皇帝来得痛快!

不过,真让李鸿章去干两江总督,他又有点犹豫了---闽浙赣三省可是李旭的地盘,谁当两江总督都难免和义勇侯磕磕碰碰。再想想马新贻被李旭弄得灰头土脸甚至不明不白地被刺杀了,李鸿章就有点脊背发凉!他虽然不知道刺杀内幕,但敢肯定这案子幕后黑手不是义勇军就是湘军,而且湘军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曾

老九可不是个善茬!算了,还是让李续之去干两江总督吧。反正都是湘军一脉又是同门师兄弟,自己也不能太挑三拣四了!李鸿章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并不反对义勇侯出任两江总督。

两宫太后和同治帝见众人对李旭出任两江总督都没有意见,都挺高兴,感觉难得一次大家这么齐心通过了一个重要的人事任命。忽然年轻的同治帝说话了,他问李旭如果朝廷命其为两江总督,他上任后有何打算?

众人都有点惊讶同治帝的出声,本来同治帝向来在廷议的时候不发言,因为他还没有亲政,只有听的份。两宫太后倒是挺高兴年轻的皇帝参政议政,觉得小孩子终于长大了。

李旭不慌不忙地回奏道:“回皇上,微臣来京途中探视老师曾大人,曾经谈到当前国家局势。微臣以为苏皖两省迭经战火,饱受创伤,虽平定战乱已经数年然民生凋敝之状依然令人痛心疾首!首先当尽力恢复苏皖各地经济,休养生息百姓以稳定民生,进而稳定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