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晋商投靠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675 字 9个月前

方世平一脸尴尬地苦笑道:“大人,小人也是被这股狂潮吓到了---这太热情了啊!”

于是两家银行只好继续募股,到截止日期时,中行总股本达到了五百多万两,工行总股本则是六百万两!两家银行都大大超出了原定募股计划,所幸这些公开募股都是中小投资,大股东还是江南总商会。

两家银行通过前期的不断热炒和造势宣传,很快就在大江南北名声大噪。老百姓虽然不懂什么是银行,但是老百姓懂钱!人们很快知道了银行的好处---以前到钱庄存钱要交钱庄保管费,现在到银行存钱还可以有利息!虽然利息不多但总比没有强啊!于是各地老百姓纷纷将钱存进了银行,特别是江南百姓对新鲜事务接受得快,更信赖义勇军,呼啦一下全都将原来放钱庄的钱全部转移到了银行。

商人们自然更是不甘落后,那些投资了银行的投资客们不用说了,都是毫

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银子一股脑全存了银行---开玩笑,自己投资的银行自己不存钱不是自己有病嘛!就是那些没买到银行原始股的商人们也都纷纷把钱存进了两家银行---不图那几个利息,就图个安全,义勇军撑腰的银行谁敢砸场子!

闽浙赣官府也都大力支持两家银行,宣布官府的银子全部存入银行,一时间达官贵人们也纷纷跟风把钱存进了银行---谁都明白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于是,两广安徽江苏等地的官府也纷纷看好银行,反正有样学样既卖了义勇侯的面子又得了银行的实惠,何乐而不为呢!那些暂时还没有银行网点的地方官府反而急了---没银行想跟义勇侯卖乖都没地卖去,奶奶个熊!

短短数月,两家银行的存款总额就迅速突破了一个亿!李鸿章看到银行的红火,眼红不已---暗叹李续之能整!这两银行实际上就是义勇军的金库啊,有这大把的银子干什么不成?自己咋就没有李旭的眼光和鬼点子呢?人比人差距咋就这么大捏?

李鸿章召集幕僚开会,商量着是不是咱们也办个银行?众人说好啊,可是咱们谁懂银行啊?李鸿章只好暂时打消了办银行的念头。可怜的李鸿章只看到了银行钱多,却不明白李旭的深谋远虑---李旭将用金融这个魔鬼控制大清国的财富和命脉!

银行的出现受益最大的就是李旭---凭借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各方资金!同时银行出现打击最大的就是钱庄了。大江南北凡有银行网点的地方,钱庄莫不倒

闭关门。那些加入了江南总商会的钱庄还好,直接被两大银行收购成为银行的下属分行。一些被银行看中的钱庄也是摇身一变成了银行的地方分行网点,开始按照银行的规矩营业。可是那些没有加入江南总商会或者没有被银行看上的钱庄就惨了,资金链一断,加上挤兑,钱庄只好破产。而钱庄的破产又逼得人们只能将银子存进银行了---没钱庄了不存银行存哪!这个情况尤其令北方那些百年票号难受。

山西太原龙家可是晋商中首屈一指的大户,世代经商已经二百年之久,能人辈出而财富豪阔。这天在龙家的豪宅大院正在聚会,晋商的头面人物纷纷到齐,老中青三代汇聚,共商生死攸关的大事。

龙家家主龙致用已经年过五旬,方正的面庞白白净净,眼睛不大可也不小,目光和煦,偶尔也会精光闪闪。喜欢身着紫缎长袍,吸水烟。不过这两年也改抽香烟了,特别是去年去了一趟杭州参加竞标邮政公司,抽了几根雪茄竟然上瘾了。

此刻他抽着号称极品的古巴雪茄,耐心地对十几个山西各地赶来的晋商大户说话---俄们晋商向来走南闯北贩杂货,后来大办票号---象平遥李家、祁县乔家、太谷曹家、介休侯家等都是票号发家。俄们晋商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处不在,票号一度贯通东西南北…曾几何时,晋商的名头享誉宇内,和潮商、徽商等大商帮并驾齐驱,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