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走私军火

最后的枭雄 老格理 1550 字 9个月前

李旭安排完跨省剿匪事宜,便出发到萍乡视察,他要看看近一年来的成果。旭营的军工生产基地在萍乡城南群山环抱中的一片平地,紧邻萍水河,位置隐蔽

而交通便利。后勤处盖了一片厂房住宅,四周是高大的围墙。新兵队就在附近,整日里人喊马嘶,枪炮不断---唬得当地老百姓都不敢靠近。

一条平坦宽阔的石板路从萍乡南门蜿蜒进山,数人高的围墙,朴实的大门旁挂着旭营修械所的招牌和军事重地闲人免进的警告牌,两名身穿号衣的宪兵在哨位上纹丝不动。

进了大门,分为生活区和工厂区。旭营修械所的员工和家属都住在生活区,住房免费提供。工厂区分片划为刀矛、火枪、火炮、盔甲、火药、弹丸、军服、军械、仓库等工作车间,整个厂区占地广阔。

李旭在李禄、罗文才等人陪同下,在工厂转了一圈。他发现修械所变化不小,虽然还是手工作坊的性质,但是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的力量了,比如风车、水车带动简单的加工设备、风炉等,各种小发明小创新也是不断出现。李旭十分重视发明创造,专门在军管会设立了专利处,参考后世的专利制度制订了相关鼓励奖励办法,各行各业都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并享受专利利益---这极大的刺激和促进了各种发明创造。

袁州自古以来就是火药之乡,万载、萍乡都盛产鞭炮烟花。修械所一名火药世家的龙老师傅改进了火药配比,提高了火药威力和稳定性,专利处立刻给予二十年的专利保护并且将改进的火药命名为龙氏火药。萍煤公司的一名老师傅拿出了祖传炼钢秘方申请专利,专利处立刻受理并宣布专利保护。铁厂的一名年轻工人为

解决吊运问题发明了悬臂式吊运设备,专利处主动上门办理专利…

李禄这大半年除了装备处的正常工作也忙着发明,他没事就一头扎进修械所,没日没夜地摆弄李旭送给他的那把柯尔特转轮枪。他深知火绳枪的不便,因此着迷击发系统的改进。

击发装置机械部分不难,难的是火帽。李禄带着一帮火药师傅反复试验,摸索配方比例、成分、药量等,虽没有化学知识但有实践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月钻研,聪明的小禄子研发了一套火枪击发装置,试装检验,效果相当不错。听闻此事,李旭大喜---从火绳枪到击发枪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李旭当即专门奖励了李禄和他的研发团队,亲自将研发出来的这种旭营第一支近代化的击发枪命名为旭字1857式步枪---简称旭式步枪,下令修械所生产并全面取代旭营装备的老式火绳枪。

由于全面推行流水线生产,枪械产量大幅提高。同时进行标准化管理,枪械质量更是极大提高和确保。目前每月已能量产一百多支旭式步枪,此次剿匪的火枪兵们全部换装了这种新式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