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珍叹息道:“大伙到岛上来为的是能活命,有口吃的便满足了,我只担心战事一起又要葬送多少条无辜的性命。”
方国瑛宽慰道:“我就随口一说而已,你别放在心上。苏兄弟已潜回台州贿赂官员,江浙的官员本就贪腐,如此一来,奉诏讨伐我们的沿海百姓不能得到应有的奖赏,便无人再会相信朝廷,我们就等着他的好消息吧!”
方国珍摇头道:“我们与元兵多次交战,我已经看清了形势,这一省的官吏大多贪腐不堪,招抚我们也是为了应付上司而已,我们越是折腾,他们就越是害怕,越要许给我们好处。只要我们逃往海上,他们便拿我们没有办法,怕就怕……”
老四知道方国珍担忧之事,无奈地道:“那个泰不华的确很难对付,咱们几次都差点折在他手上,好在为首的官员都比较迂腐,否则元廷若以他为帅,我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二人议论之人名为泰不华,字兼善,为人颇有风骨,最重气节。十七岁便在江浙科举乡试中考头名,次年在朝廷考策论,策进士及第,以此入朝为官。
妥懽帖睦尔即位时,为拉拢文宗皇后、燕帖木儿、伯颜等人,欲加文宗皇后以“太皇太后”的称号,对大臣燕铁木儿、伯颜皆赐地封王。
泰不华认为此事不可,据理力争,上书道:“婶母不宜加此称号,相臣不当受土封王。”
文宗皇后碍于声名,只好纳谏并表彰其耿直忠贞。
脱脱回京之后,其好友太平被罢相,朝臣畏惧脱脱一党的权势,皆与太平划清界限,唯独泰不华敢昂然为之饯行,一直送到大都城外。
太平劝其止步,不要以此受到牵连,泰不华却道:“士为知己者死,何惧祸患?”
尽管泰不华因为此事被脱脱一党排挤出大都,但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人能说出他品行的不是。
无忧岛逐渐势大以后,朝廷便诏令泰不华到江浙一带,屡经迁调,最终安排他负责调查海寇这件棘手的差事。
泰不华将方国珍血洗县衙的事情查清之后,立刻上报朝廷,认为此事可以安抚,献招安之策,但朝廷却不予采纳。
在此之后,方国珍按照文瑄的指示,不断在沿海一带生事,骚扰元兵。
因泰不华调查过方国珍,便调他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方国珍上次劫掠温州官船失败,就是被泰不华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