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颠点了点头,“韩山童通过自己的妹妹与你爹如何沟通的我不甚清楚,但是文家入身明教时曾与前教主韩琼有过一项约定。”
“什么约定?”
周颠反问道:“文家以名门之身寄于明教这等末流篱下,其含义想必如今你也清楚了吧?”
文瑄不卑不亢地答道:“自是推翻元廷,完成先祖遗愿。”
“那个约定便与此有关。”
文瑄疑惑地道:“可明教建立之初的目的不也是推翻元廷么?二者有何冲突?”
周颠嘿笑道:“以大宋的旗号推翻元廷是一定的,但是由谁做这新宋之主,便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了。”
文瑄猛然一惊,自己竟忽略了此事。
忠臣不事二主,文家既做赵氏皇族的臣子,怎能允许他人打着新宋的旗号胡作非为?
文瑄越想越是震惊,看向周颠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难道我爹他找到了赵家的血脉……”
周颠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道:“当年宋恭帝赵?降元以后被羞辱地封为瀛国公一事全天下可都知道。”
“瀛国公赵??”文瑄有些惊讶。
周颠继续讲述道:“世人皆知至元二十五年,元世祖忽必烈曾下诏将瀛国公赵?派往吐蕃,学习梵书、藏经,命其削发为僧。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赵?晚年曾留下一名子嗣,名叫赵完普。赵完普明里自幼为僧,住在吐蕃佛寺中,但实际上却早就在出生之际被人暗中调换,精心培养。”
文瑄恍然道:“原来如此,难怪韩山童会与我爹产生分歧,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将苦心积蓄的势力都拱手交给赵家后人。”
周颠点头道:“不错,没想到你小子比你爹开明了许多,早在南宋时期,明教便有方腊等人带头造反,让这伙人尊赵家后裔为主,自然是难上加难。想必今日你爹定然是按捺不住性子,因此事与那姓杜的吵起来了,那个姓杜的没法说服你爹,所以才用露出圣火令将其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