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当,不敢当,落难之人,承蒙将军相救,我父女感激不尽,岂敢受将军之礼呀。”蔡邕赶紧还礼。
丁伟一听“父女”二字,马上想到这个姑娘,应该就是大才女蔡琰了。
“这位可是昭姬姑娘?”丁伟这话一出,让蔡邕吃了一惊,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很多,可是她的女儿虽然曾在洛阳有些名声,可在这边远的塞外,还有人知道可就奇了。
“丁将军如何知道小女名字?”
“哦?”丁伟一听,知道自己又有些着急了,蔡琰可是
她来三国首先想到的美女,今天遇到了,一高兴,竟然直接把对方的字给说出来了,“哦…我在并州之时,曾听过往的客商说起过,蔡大家有一女儿,名琰字昭姬,自幼聪慧,乃我大汉第一才女也。”
丁伟这一会儿,可一下子封了三个第一,不过被封的人都很满意,谁不想听夸赞自己的话呀。
看那蔡琰满脸羞涩地低下了头,但是心里肯定是很甜的,还有蔡邕,笑得很慈祥。
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人,以文学和书法闻名天大汉,就是后来权臣董卓当政时,也敬佩其才学,拜为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
他的出名主要是汉灵帝熹平四年,蔡邕等人修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蔡邕认为这些经籍中,由于俗儒穿凿附会,文字误谬甚多,为了不贻误后学,上奏汉灵帝,请求详细订正这些经文。
灵帝一听,好事呀,这以后可以载入史册,立刻诏允。于是蔡邕亲自订正后的经本书写在石碑上,命令匠工镌刻,完成后立在太学门外。
整整四十六块石碑,并给它命了名,叫《熹平石经》,一下子天下震动,各地的儒士纷纷前来观看和临摹,每天出入洛阳城的车辆就有一千多。汉灵帝突发奇想,在城门
口收费,得到了大笔钱财。
而丁伟对蔡邕了解的,不止这些,还有那把传说中的“焦尾琴”!
相传,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有一次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赶紧过去将这块木头买了下来,马上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弹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
相传有一次,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蔡邕去的时候,邻居家的人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还在屏风后弹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了一会儿,大惊道:“啊!请我喝酒却藏有杀心,是何道理?”于是赶紧就溜回去了。
一个仆人看见了,急忙去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所效法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笑着说:“从这件事情上足可以
看出你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琴师啊!”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但可以看出,蔡邕不但是文学家、书法家,还是音乐家、演奏家。
“伯喈先生为何到此苦寒之地呀?”丁伟不清楚蔡邕怎么还有这一段经历。
“唉…”蔡邕长叹一声,“奸佞当道,蒙蔽圣听呀!”
原来,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子,再加上《熹平石经》之事,汉灵帝对他大回赞赏,让蔡邕非常感激圣恩。于是,他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他总是对灵帝直言相谏。这样,他顶撞灵帝的次数多了,灵帝渐渐讨厌起他来。再加上灵帝身边的宦官张让等人也对他的正直又恨又怕,常常在灵帝面前进谗言说他目无皇上,骄傲自大,早晚会有谋反的可能。
说蔡邕谋反,不要说灵帝了,就是张让自己恐怕也都不会相信,他这样说只不过为了给灵帝的找个借口,因为他也明白,灵帝已经慢慢不喜欢蔡邕了。后来终于在灵帝忍无可忍之下,将蔡邕治罪,流放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