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贵使…”
“将军,在下黄门侍郎荀攸…”
“荀攸…”丁伟大瞪着双眼,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奇地望着这个青年文士。
“怎么,将军听说过在下?”荀攸显然不吃惊,颍川荀氏在大汉可是享有盛名的,丁伟知道,一点也不
为奇。
“可是公达先生?”丁伟有些吃不准,只要提到“黄门”二字,丁伟就会和太监联系起来,“黄门侍郎…”
“哈…”荀攸大笑几声,“我就是荀公达,至于这黄门侍郎嘛,将军有所不知,黄门中除了一些公公之外,还有其它的官员。”
“失礼,失礼…”丁伟一阵脸红,心想自己是学中文的,怎么不知道这些呀,“公达先生与叔父文若先生,皆当世王佐之才,颍川荀家更是名冠天下,丁某岂能不知呀!”
其实,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一直任黄门侍郎,后来董卓进京,独霸朝纲,荀攸曾经和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密谋,他说:“董卓无道,天下皆怨之,虽有强兵,实一勇夫。我们应该刺杀他以谢百姓,然后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结果刺杀未成,伍琼被当场诛杀,何颙、荀攸被抓入大牢,何颙心中非常害怕,没几天忧郁而死。
荀攸却不在意,言语饮食自若,董卓很欣赏这个青年,再加上颍川荀家弟子满天下,于是免其死罪,并封为蜀郡太守,由于蜀道太难走,于是就在荆州居住。
后来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出任汝南太守,又任尚书令,并为曹操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与郭嘉献计活捉吕布。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免的死灰复燃,后来曹操上奏朝廷,封荀攸为陵树亭侯。荀攸死后,追封谥号敬侯。
一听是荀攸,丁伟可没有了先前的顾虑,敞开心扉与其交谈。荀攸早在几天前就到了上谷城外,可是没有办法进城,只能藏身于附近荒村。丁伟这一战,荀攸基本上看得清清楚楚,对丁伟这个将门之后敬佩不已。两人现在真是一见如故,无所不谈,一直从大汉的强盛说到桓灵时期,时面兴奋,时而悲壮,从酒宴后一直到天亮,最后才各自回房休息,丁伟也知道了他升迁如此之快的原因。
鲜卑军大规模南下,让幽州官员几乎全部弃官而逃
,除了渔阳太守和广阳太守外,十几个郡都没太守了。这一下可让张让等人高兴不已,他们才不管鲜卑军如何抢劫百姓,他们所高兴的是现在有好多官可以卖了,一个刺史,十多个太守。
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鲜卑与入年不同,十万铁骑南下,似乎不走了。这可不行,如果鲜卑不走,这官给谁卖呀?果然,好长时间,无人过问。后来广阳太守郭勋送来战报,说丁伟在蓟县大破鲜卑军,现在鲜卑人已经退出广阳,退到上谷、代郡一线。
张让马上灵机一动,于是就给汉灵帝出主意,让丁伟出任上谷太守,这样丁伟就可以进军上谷,如果能将鲜卑人彻底赶出去,那整个幽州可就安宁了。只是这个代郡,还没有合适人选。明眼人谁愿意去呀,那可有鲜卑十万铁骑,即使现在赶走了,他们可是随时都会来的,那是鲜卑南下第一站,离鲜卑王庭弹汗山不远。凭那几千郡兵,还不够给人家塞牙缝呀。
这时左丰说话了,“让公,有一个人我觉得合适。
”
“谁呀?”
“你们还记得丁伟的,《赠子义》吗?那个太史子义,把代郡给他,他能推辞吗?如果他守不住代郡,那丁伟也就守不住上谷了,他敢不死守!”
“对呀!”张让一听,非常高兴。于是朝堂议事的时候,张让就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尽管那时候上谷和代郡还都在鲜卑手中,明知那儿是个坑,可丁伟在朝中无人。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皇帝非常高兴,丁伟立了大功,皇帝觉得那是他英明,要不是他派丁伟去,试想满朝文武,谁敢派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领都着三千兵马去幽州对抗鲜卑的十万铁骑呀!“给这么个太守,你们安的什么心,我能不知道!”他金口一开,直接就是一个镇北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