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吧!”大约秋可仪觉得自己心里要说的话,不知道怎样才能说得清楚,想了好一阵,才说:“你们几个人的名字,我是在一个日记本上看到的,当时我真的没在意,还以为…还以为…”
胖子急不可耐的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秋可仪整理了下自己的思绪,说:“我对古玩之类,稍微有点基础知识,就在上个月,大约是我男朋友出去考察,应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吧,我收到一份快递,是我男朋友寄给我的,我打开来看时,发现里面是一个日记本,不过,这个日记本,应该是几十年前的…”
“我不知道该怎么样解释这件事情,按我的直觉来说吧,那个日记本已经很残破了,照估计,至少也应该有百多年时间。”
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位列其中,就算一百多年以前,有日记本,这也不算稀奇,多半秋可仪收到的那个日记本,就是晚清民初的,这更不稀奇,晚清明初时节,习惯记日记的人,并不在少数,最有名的,就有晚清遗老邵英等人。
像什么关于张勋复辟这些事件,绍英就从另一个角度,在其兢业斋日记中,对事件的经过有详细记载,其1917年7月1日的日记载:“中华民国六年七月一号——宣统九年五月十三日,卯刻六点,张少轩大帅率文武员弁进内,呈递请复辟奏折,并饬随员代拟上谕等件,上召见张帅及文武随员毕,醇王爷亦到,遂阅所拟上谕,…旋见张帅接洽一切,商定派张帅为议政大臣…办妥后上赏饭吃,在尚书房早餐,忆自三年十二月廿五日辞位,六载于兹,一朝光复旧业,固为可喜。然而后患方殷,尤为可惧,不可不持敬慎危惧之态度也。”…等。
秋可仪说,她收到一个有些年份的日记本,或许这是她男朋友找到了之后,寄给她的也说得过去。
不过,让朱笑东有些糊涂的是,秋可仪说那日记本,“应该是几十年前的”,可是照残破程度估计,却又“至少该有百来年时间”,这就有些奇怪了,是秋可仪弄错了,还是这本日记本“穿越”了。
想到这里,朱笑东忍不住问秋可仪:“你能不能再说得详细些?”
秋可仪这时已经完全恢复过来,口齿也和思路顿时清晰了许多。
“我这么说吧,那日记本,纸张款式是十多年前的一种款式,到现在已经找不到那种款式的了,但是我见它的残破程度,跟我们普通的见到的,经过十多年的日记大有区别,就取了一些,拿去化验,得出的结果,让所有的人都大吃了一惊,化验结果显示这个日记本,存在的时间,不低于一百年…”
“而且,还有更奇特的地方,普通的纸张,只要是理想状态下,如果能隔离掉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催化作用,放在没有阳光,没有空气的干燥的地方,单纯考虑不能避免的氧化作用,保存几百上千年也是
没有问题的…古墓里的纸张,就有经历了几百年时光,都还能好好的保存着的,上千年的也不稀奇。”
“写在纸张上的墨的成分上碳,性质很稳定,所以主要还是要看纸张能保存多久,纸张的成分是纤维,主要成分也是碳,但是有杂质,性质不如碳稳定…而那个日记本,几乎脱离了这一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