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三百坛酒

起了到红山镇的目的:是为了给后面的人安排空房来着。

把倪百老头找来,一一数清楚家里的空房。从外到内,有外客房一百二十床,亲客房五十间,还有下人住的,五六十人的空间。徐清一估摸着,还有些不够啊,于是问倪百家里有多少下人,能不能挪动一下。

倪百老头惊讶了,家里百来号下人,说这是已经挪了人,男丁女婢都是两人睡一床了。

徐清不由眉心起皱问道:“何时家里又添了这么多人?”

倪百闻言回道:“老爷,您走之时,家里的谷仓还没有放什么,这几年装得满满的,就每天烧火防潮的人都要五个,您说人多不多?主要就是仓库那边了,还有几个算盘,几个锣夫。”

算盘就是书吏、账房,锣夫就是下乡劝课农桑的,乡下农夫也不是个个都勤快,也有懒汉需要提醒干活儿,并以收租加税为威胁。

徐清又让倪百带着去仓库逛了逛。家里的仓库一共有俩,这洛南县伯府内有一个,是五百石容量的,外面还另有一个,是三千石容量的。家里这个,主要是放一些精细的粮食,外面的那个则存放粗加工的粮食。

打开家里这座粮仓一看,徐清就感受到了丰收的季节,

如孙猴子进了蟠桃园。倪百指着东边一排排横放在高处的竹竿,竹竿上挂着色泽正好的腊肉,风干肉,然后说:“老爷,这里的腊肉是秋后晒得,去年的已经扔到外面的仓库去了。”

又有到一个有坛子的地方,坛子上面也挂着许多腊鱼:“这下面是腌的稻花鱼,上面,都是自家塘里捞的。”

这些鱼啊,肉啊,在古代就是能体现一家人底蕴。因为金银多,只不过说明你家里富裕,可粮食多,却说明你家里人多。得备这么多粮食在家里,人能不多嘛?不过徐清也只是欣慰,可当他看到倪百指着三百坛仙人酿时,却是真的兴奋起来了。

倪百老头说:“这三百坛仙人酿,是两年多前从长安运过来的,一直藏在这里。由于老爷有吩咐在前,我们就没扔了,哦,对了。老爷,为何这酒要放这么久?”

徐清白了一眼倪百老头,不过他也知道,倪百老头的疑惑是有原因的。在唐朝,酒是原浆酒,这种酒不能久放,久放则泛酸。而徐清的蒸馏酒则不同了,后世谁都知道,酒当得越久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