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了,晋爵了,这对每一位来说绝对是件好事,但本侯并不这么想,获取的权力越大,在你身上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大,数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维系你一人身上,如果只懂得高兴,而不懂得梳理麾下,恐祸事就会接踵而至。”
“你们都是东海镇的核心群体,恐你们心中都很清楚,军队在东海镇处于的位置是怎样的,不管东海镇地方如何发展,如果军队不能确保稳定,那么一切的发展都是无稽之谈。”
“想要确保军队的发展,确保每一位有功之士的诉求,就是我们四本署当前面临的问题,如果说在战场上殊死搏杀,费尽心血才获得的战功,最终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升迁,这会给未来的东海镇带来怎样的影响?”
通过面向众人做出的发问,赵宗武按序讲明了,此次他召开军议的主体思想,东海镇军队内部晋升问题亟待解决。
“虽说在这几次对战建奴的过程中,朝廷也给予了一定的赏赐,但对于那些有功之士来说,他们在朝廷上获取到的赏赐,根本就配不上他们在战场上取得的功勋。
一次两次这还能忍受,但是三次四次之后,那情况就不一样了。该获取升迁的没有获取升迁,该取得爵位的没有取得爵位,该拥有待遇的没有获取待遇,这并不利于东海镇军队未来的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侯便结合东海镇实际,制定了「东海镇军队衔位晋升机制」,本侯希望推行此套机制,能够满足每一位将士应有的上进心。”看着脸上渐渐多了深思的众人,赵宗武抛出了他的最终想法。
是的。
赵宗武他要在东海镇军队,推行后世常用的军衔体系,通过贯彻这一体系,明确军队职务挂钩军衔的模式,从本质上确立军令进一步贯彻的内核。
试想一场大规模战争,双方为了取得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大量的将士,拼杀必定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那么死伤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果说没有军衔,这样直观醒目的指挥体系,那么溃败下来的将士,多半需要较长时间的整编,才能够再度投入到战场之上,可如果说有军衔这一明确参考,以军衔最大即明确统兵权来定,想要再度发起战争并非是难事。
赵宗武神情郑重道:“既然朝廷给予的赏赐不够,那么我们东海镇军队内部,就必须给予相应赏赐,对抗建奴的过程远没有结束,我们不能把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军心,因为某些外来因素而冷落掉!”
李赟感同身受的点头说道:“侯爷您说的没错,在朝的那些官员,包括地方官员,绝大多数从心底里就没有,把这些在外搏杀的将士们当人看待,将士们想要获取应有的奖赏,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虽说在东海镇,李赟他们能得到平等的对待,但是只要出了东海镇,他们就不没有了这种待遇,在那些大明官员眼中,他们就是莽夫一般都存在,根本就得不到丝毫的尊重。
李赟讲到这一点,便引起了更为广泛的探讨,太常见了,这种事情真的是太令人心寒了,凭什么你文人就高高在上?凭什么老子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却得不到自己应有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