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几人都不是傻子,像宇文化及、李渊这些人都熟知历史,哪怕最迟钝的杨玄感,也知道粮食才是一个王朝最重要的保障,民变有多么可怕,也许他们还没经历过,但是身为世家大族的继承人,他们的长辈绝对会把这些事告诉他们的。所以听见杨凡如此说,大家都明智的选择了闭口不言。
看见气氛有点冷,李宽作为其中年龄最大的大哥,笑着说道:“听说这次小凡要封侯,阿勇,你知不知道小凡的封地是哪里么?”杨勇点了点头说道:“我来的时候,好像听父皇说要封小凡为蓝田候,但看见咱俩兄弟一场的份上,我决定上奏父皇封小凡为长安候,怎么样?小凡,我够朋友吧。”
杨凡翻了翻白眼说道:“拉倒吧,阿勇,你可别坑我,历史上只有一个长安候,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二五仔卢倌,你当我不知道啊?”杨勇好奇的问道:“小凡,那你想被封到哪里?”
杨凡抬头望着屋顶,他想起了自己后世的故乡,一个三线小城市德州,德州在隋朝时应该是叫安德县吧,杨凡迫切的想回去一趟,也许在哪里,可以找到自己的痕迹。
杨凡郑重的对杨勇说道:“阿勇,帮帮我,我不要蓝田候,也不要长安候,我只要安德候,你跟陛下说说。”李渊挠了挠头说道:“安德县可是很穷啊,而且百姓愚昧,哪里比得上天子脚下的长安、蓝田两县,凡哥,你脑袋是不是糊涂了?”
杨凡面目狰狞的说道:“我只要安德候,谁敢动哪里谁死。”杨凡此时身上的戾气吓了杨勇他们一趟,裴仁基年长几岁,知道杨凡此时心神已经失守,必须得赶紧把他拉回来,否则的话杨凡不知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裴仁基大声嘶吼道:“小凡,陛下答应封你为安德候了。”杨凡醒悟过来,每次想起后世的事情,杨凡就会被痛苦包围,失去理智,甚至有一种要毁灭这世道的冲动。
看着面色苍白的杨勇等人,杨凡抱歉的说道:“阿勇、小渊、阿宽、化及、玄感对不起,我失态了,我师父跟我说过,当初他就是安德县捡到我的,所以我认为那里便是我的故乡。”
李宽认为自己是最会安慰朋友的那个人,看到杨凡的表情,知道该自己出马了。于是笑呵呵的对杨凡说道:“小凡,汉代的东方朔就是安德县人,别说你俩那聪明劲还挺像。”杨凡无语的说道:“阿宽,我求求你以后不要在随便安慰别人了,什么叫我和东方朔很像,东方朔就是个倒霉蛋,你想让我也跟着一起倒霉啊?”这句话对李宽造成了一百点暴击,李渊他们哈哈大笑,李宽羞愧的把头埋进水里当乌龟…
弘圣宫内,杨坚一家人正在其乐融融的吃饭,唯独少了长女杨丽华和长子杨勇,其余的杨广、杨俊、杨秀、杨谅还有两个小女儿襄国公主、广平公主都在,杨勇是去了兰州回不来,而大女儿杨丽华是从来不参加这种家宴的,尤其是现在的弘圣宫在北周时期是杨丽华的住所,现在的主人却成了独孤皇后,这笔糊涂
账杨坚自己都算不清楚,所以杨坚对于大女儿的任性一向都是很容忍的。
独孤皇后看出了杨坚今天的心情不错,便问道:“陛下,什么事这么高兴?”杨坚深情的望着独孤皇后,大手不禁握住了独孤皇后的手,独孤皇宫当着儿女的面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想把手往后缩,谁知杨坚握的更有力了,杨坚动情的说道:“伽罗,你给我生了个好儿子啊。”
独孤皇后连忙问道:“是勇儿哪里有消息了?”杨坚点了点头说道:“是的,今天我收到了元谐的奏章,元谐奏章上说勇儿参加了少年军,现在正在和杨凡、李渊他们几个一起训练呢。”独孤皇后高兴地问道:“那少年军是什么?臣妾怎么没听过,还有李渊他们怎么跑到兰州去了?”
杨坚想起来这少年军的训练之法是杨凡想出来的,然后现在他自己反而成了第一批受害者,便哈哈大笑不已。杨坚笑着说道:“李渊、宇文化及、杨玄感是跟着元基一块偷偷跑到兰州的,在兰州被元谐抓了个
正着,杨凡曾经献上一种练兵之法,叫兵王特训,元谐就拿他们几个去当试验品了,想起来可笑之极,杨凡这么聪明的家伙,这次却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勇儿是自愿参加的。”
独孤皇后邹眉道:“兵王训练,听起来很苦吧,勇儿能受得了么?”杨坚自豪的说道:“元谐奏章上说,勇儿表现的很好,和将士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休息,好几次都昏了过去,都没有说过要放弃,这才是我杨坚的儿子,大隋的太子该有的样子。”
杨秀在下面嘟囔道:“这元谐也真是的,一点人情都不讲,真是苦了大哥了。”杨坚不悦的对杨广说道:“秀儿,以后不准如此,元谐是跟着朕一起长大的肱骨之臣,而且这次又立下了大功,岂是孺子可以诋毁的。”杨秀听完连忙跪下请罪。
独孤皇后连忙出来打圆场说道:“我的皇帝陛下,您就息怒吧,秀儿也是为了大哥着想,也没犯下什么大错,您看看,把秀儿吓得。”这时有内侍进来说道:“启禀陛下、娘娘,太子的家书到了。”
独孤皇后连忙跑上前去接过来,独孤皇后看着看着突然哭了,杨坚奇怪的问道:“怎么了?伽罗,勇儿到底写了什么?”独孤皇后擦了擦眼泪说道:“没事,陛下,臣妾是高兴,勇儿送给了臣妾一首诗,这孩子终于知道疼自己的母亲了,臣妾高兴,而且上面还写着杨凡想当安德候的事,这是朝廷大事,臣妾就不参与了。”
杨坚接了过来看了一遍说道:“好诗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勇儿这次真是成长了不少,至于杨凡的请求,朕也不管什么了,就凭他对太子的这份心意,朕就准了他的要求。”
至于下面的几个皇子和公主,有人高兴有人忧,但杨凡的名字却被他们深深的记住了。
当杨勇说这次出来自己跟母后闹得很不愉快,杨凡一听就急了,独孤皇后那是什么人?她的手段岂是杨凡这些毛头小伙可以相比的,最后在杨凡等人威逼诱惑之下,杨勇终于写下了这封肉麻之极的家书,等杨
勇写完后,不光杨凡放心了,其他几人也都高兴了,没办法,当杨勇加入少年军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跟杨勇成了一根绳子上的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