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在位十七年开科十五次,一共录取一百八十八人,而赵光义仅仅一次录取,就超过了这个数量的一半。
他想做什么?
赵光义命令这些人打理好行装,除了少部分人,其余全部都踢到了地方上去。
在临行前,赵光义温和地告诉这些人:到了地方上,好好工作,要是发现了什么不利于百姓的事,可以尽快处理。
言外之意:不必上报。
直接点说:先斩后奏。
就是这样,赵光义通过录取大量的考生,并且给予他们较大权力的方法,开始了对宋朝的改造。
通过这种方法,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他就成功地把全国所有州县的行政权完全收归中央。
宋太祖时期,由于一直对外战争的原因,全国很多的规章制度都只是临时性的,有不少州县都有着自己的特权。
但这一切,全都到此为止,谁都别想和皇帝讨价还价!
此外。。赵光义雷厉风行,迅速整顿钱币,规范大宋的市场。
先是禁止江南等地自行铸造铜钱,民间有藏储这种钱币的,一律交给官府等价交换,不想给的,弃市处理。
然后重新规定钱币数量。
唐朝天祐年间,每百钱就是一百个铜钱,童叟无欺;天祐以后出现兵乱,降低到了八十五个;到了后唐时期,又减到了八十个;后汉时,变成了七十七个。
等到了宋朝建立,赵匡胤开始休养生息,规定每百钱上升到八十至八十五之间,但由于各州各地仍然有私造铜钱的问题,真实的数字其实根本就达不到这个水平。
赵光义下令每百钱提升到七十七,并且严格规定每千钱的重量必须达到四斤半以上,在钱币的数量和质量上都留下了一个硬性标杆,逐渐让宋朝铸造出来的铜钱成为了这个天下最坚挺的硬通货。
短短几个月内,赵光义以他强悍到惊人的政治才能,将整个帝国,在没有激起任何一丝波澜的情况下重新拉回正轨。
全国一盘棋,他甚至比他哥哥更熟悉!
……
两千年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