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联,也镇住了这些大儒,收起了对李易在经义上轻视之心。转而一想,李易可有棋圣之名。天纵奇才,在这对联上有造诣,也是常理之中。
叶坤道:“绝世好联啊。不想李司令有如此惊世才学。我们山门马上就要修建了,一事不烦二主,索性您就一起题写了吧。”
李易手提毛笔,听这一群大儒不停声的赞叹,顿时飘飘然,忘了东南西北。这些人可不是一般人,这代表当世才学最高水准。这赞叹哪是轻易得的。
叶坤这一请求,李易就忘了推脱。关键那后世山门对联,也让他不吐不快。别换别人来写,写错了内容。立刻挥毫写下了那名对:“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一下,更是惊艳。这对联无论用典还是韵味,都切合岳麓书院的地位。
又是一顿品评点赞,如果不是有人催促,李易都忘了到吃饭时间了。
午餐很精致,都是湘菜名品,几大书院山长和大儒陪同李易一桌。
白鹿书院山长齐云是个超级棋迷,几句话就聊到了围棋。提议难得有机会面见棋圣。大家都是读经义的,天天读天天谈有什么意思。进宝山可不能空手而回,一定要和棋圣请教一番,才不负这大好春光。
古代读书人,还真没有几个不会下围棋的。高攀龙立刻附议,他平时也自命高手的,和过百龄也没少对局。马上一桌人都赞成。
叶坤提议道:“现在庆典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就是接待八方来宾了。左右也不忙了,不如干脆下午就放下俗务,安排一个围棋多面打如何?”
这一下得到大家赞同。贵在参与,看李易和
一个人下多浪费资源。
李易这棋迷下棋的机会太少。贵人事忙,可不是说说的,李易是深有体会。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可以过过棋瘾也好,自然不会反对。
古代普通人有八大雅事:琴棋书画诗鸟花茶。
读书人有文人四友:那就是特指琴棋书画了。
在娱乐活动欠缺的古代,棋,排在了超过书法和绘画的位置。当然,这棋指的是优雅的围棋。想一想古代的闺中美女,撸胳膊挽袖子,拍象棋车马炮,也有伤风雅。
所以棋也有了档次之别。围棋肯定不会在闹市街边摆摊。几乎成了读书人的专利了。
后世围棋成为中国第二大体育运动,棋手们一个冠军,就是论百万的收入。这让后世的象棋一代棋王胡荣华,委屈得经常吐槽:“自己辛辛苦苦得一个全国冠军,不过几万块,最落魄时候,才几千块钱
。这差距也太大了吧?悔不当初,研究围棋就好了。”围棋象棋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下午李易的多面打,报名的实在太多。经过这些山长遴选,最终定下24人,当然,各大山长都在其中。
鉴于无锡过百龄,输给了李易。这棋艺就有了比较。过百龄曾说,李易应该是让他一到两子水平。过百龄的棋,许多人都领教过,自然就排出了对李易的棋份。最少的让三子,最多的让七子。就在春日的午后,热热闹闹的下开了。
一圈24张棋桌,李易在中间走动。外围是观战的几百人。
这让子棋李易自然擅长。下的是无拘无束,汪洋恣肆。
由于他的棋路来自后世,这个时代的人,对棋理的理解和后世差距太大。往往认为占了便宜的棋,后世确认是大亏的。
一通乱战,很快许多人不敌,败下阵来。最
后只剩下高攀龙和叶坤。
这倒不是这两人棋高,实在是高攀龙被让五子,叶坤更惨,被让七子,让的实在够多。再加之这两人棋艺老辣狡猾,才支应到现在。
最终,叶坤盘面小胜,还了子头,竟成和局。
高攀龙的棋更是巧妙,居然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三劫循环,也是和局。
两大山长开心不已。
尤其是高攀龙。这三劫循环,百年难见,几乎就是个传说。今天自己在众人面前,居然走了出来,真是得意万分。一个下午,和人说话,就是这一个话题。忘了以前和李易的芥蒂,转为分外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