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大街上人流如织,街边商铺林立,真是异样繁华。
这个时代,松江是和苏杭、南京齐名的江南最繁华所在。也是大明税源重地。仅仅是纺织行业,松江除了官办的松江织染局,个人织造业纺机过万台的,就有三家。这样的大企业,在17世纪,绝对是首屈一指。
不要看上海、松江近在咫尺,李易还真是第一次来松江。
李易正眼花缭乱的观看街景,忽然听到远处呼喊声震天。人都有看热闹的心理,李易也不例外。加快脚步走了过去,原来是一处叫“王记织造”的工厂门前,聚了数千人。
李易从观众中挤了进去,前面有二百来个衙
役在维持秩序。远处,还整齐肃立着三四百手持哨棒的黑衣人,周围人都离他们远远的,特别扎眼。李易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保安公司的员工,而且摆出的阵势是雁翅阵。李胜勇把兵书秘法里的军阵完全公开,美其名曰是废物利用。不过在火枪时代,这些冷兵器的军阵真摆不上台面了。
这是要开打的样子,这些聚在一起的百姓,也不像和他们有了冲突。这些保安来这里做什么?
远远的,还能看到王记织造门前有很多官吏,其中一个穿戴正四品官服的人,正和一个中年人声色俱厉的说着什么。这个人应该是松江知府潘作相了。
明朝普通知府是从四品,可松江知府是正四品,而且是正四品中的极品,随时可以迈出那一步,进入三品国家顶级官员行列的人。
潘作相最近特别闹心。
松江做官,那是美差。以前唯一怕的,是打行闹事。可是后来打行被灭了,潘作相额手相庆,以
为自己安生了,哪想到随着大上海的建设,他的麻烦越来越多。
上海本来是松江下属的一个县,割让给开荒团后,开荒团圈地就有些过格。
可是海边地随着大明禁海,人口内迁,都荒费了。潘作相就睁一眼闭一眼,觉得你开荒团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那些废地你爱占多少占多少,只要你开荒团不来占领松江,他都能忍。大明皇帝都忍了,他有什么忍不得?
不过随着大上海的建设,他的松江居然成了上海建设的后方基地。刚开始他还沾沾自喜,这税收可增加得多了。
可后来,他就喜不起来了。
松江所有旅店饭店天天爆满,这是好事。可是到处都充塞了粮食、蔬菜各种物资,到处是人满为患的外来人口,这管理上难度就增大了。
亏得保安公司加大了对松江的管理力度。上海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就连李胜勇也经常到松江巡
视,这才让松江治安一直稳定。
但是过完年,这稳定终于被打破了。起因就是王记织造宣布工厂倒闭。
王记织造的倒闭并不出乎潘作相的预料。自从上海把松江纺纱业老大周长兴挖走后,上海很快搞起了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
纺纱厂和织布厂看起来区别很大。
纺纱是织布的前期工作,纺纱很分散,普通百姓家一般都有一台纺纱机,余暇就纺些纱,卖给纺织厂贴补家用。
织布厂收购这些纺出的纱,继续生产出布匹。印染厂进行最后工序——上色。
这些工厂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什么不可跨越的门槛。周长兴是经营的天才,他就是从这分散的纺纱业中杀出来的黑马。李易又不束缚他的手脚,上海纺纱厂、纺织厂、印染厂很快就打开了局面。李易不差资金,不差地方,不差人手,让这几个工厂很快发展成了庞然大物。然后,恶果开始显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