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燕中大举调任咸阳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2296 字 9个月前

秦国由于天灾,几月来一直致力于国中建设,息兵养民。在没有外兵寇略的情况下,也不向外经略。然而邻境的燕国却有了些大动作,让秦、晋两国都绷紧了弦,愁于应对。

燕国自灭了冉魏,入主中原,逐渐消灭周围不服从的小股势力,如今已算是后方无事。燕主慕容俊放眼天下,以为燕国最强,起了一统六合之心,于是开始向东南进兵扩张。

而这第一个矛头,便是石赵灭亡后,表面投降燕国,而实际却又首鼠两端,各遣使降秦、降晋,欲中立自固的张平、李历、高昌。

这三人中,以张平为最强,他雄据并州,又有壁垒三百余座,本来也许可以抵挡住燕国的进攻。

然而就在几月前,张平才败给了秦军,又损失了大将张蚝,手下无将可用。那些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壁垒,在燕军压境的时候,一夜之间,便投降了一百余座。

面对这样的形势,张平已是力所难支。唯一抱着的希望,便是新降的大秦能够派兵相救,然而等

了近一月,仍然没有任何消息。

他虽然期望着张蚝会请命相救,但却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能。他与张蚝的父子情义,也许在张蚝自宫的时候,便已经烟消云散,不复存在了。

最后,在张平帐下征西将军诸葛骧带着一百三十八座壁垒投降燕国之后,张平已没有再坚守下去的理由。他最终选择带上三千亲信,前往平阳避难,希望在这靠近大秦的地方,能够暂得安宁。

而在张平所占并州为燕国攻陷的同时,李历和高昌也都被慕容俊给平定。现在燕国的国土已经直接与秦、晋接壤,不再有任何阻隔。

在平定张平、李历、高昌一月之后,晋泰山太守诸葛攸出兵攻打燕国东郡。刚有所斩获,攻入武阳,便被慕容俊派来反击的慕容恪给打败。诸葛攸败退之后,慕容恪便乘势度过黄河,略地河南。

接连的大胜,让慕容俊甚是志得意满,他经营天下之心更盛。

于是在一月之后,下令境内,令州郡将境内现有的男丁校对核实,让每户留一个男丁,其余的都征之为兵。想要凑足一百五十万步卒,等来春大举进攻洛阳。

然而政令刚行,便遇刘贵上书道:“百姓凋敝,发兵非法,必至土崩之变。”

慕容俊闻言,也明白穷兵黩武,终至破败,而且一户只留一个男丁,生产实在难以为继,于是更令为一户男丁超过三人才发兵,又宽限征兵期限,以明年冬天集邺。

令下不久,燕国军民便调动频繁,消息也很快便传到了秦国。

这一日,苻坚将王猛、李威、梁平老等人宣到宣政殿,苻坚首先问道:“慕容俊大举征兵,意在混一,朕当以何策应之?”

李威道:“燕国近来虽然兵盛,但已是强弩之末,不足为惧。且所征之兵,多为不习兵戈之民,实难敌于我军。又关中险固,晋居其南,燕岂敢轻动。”

苻坚道:“若慕容俊得洛阳,晋安敢为患?且关中之固,又岂能挡住百万之兵。难道国舅忘了,昔秦居关中,不还是灭于项藉么!”

李威道:“今日之秦,又岂是昔年之秦,今日之燕,也无法与霸王相提并论。”

苻坚道:“国舅所言甚是,不过燕之国力,

强盛于秦,这是不争的事实。他既然有这些大举动,朕也该设法应对。”

苻坚说话的时候,一直看着王猛,谁知他却像是不以为意,认为燕国不能为患一般。苻坚问道:“景略对此有何见解?”

王猛回:“微臣以为,燕国此次虽言大举,但实难以为秦患。”

苻坚知道王猛这么说,肯定有一定的理由,问道:“哦?为何?”

王猛道:“燕主大举征兵,必致民怨沸腾,国中不安,其势不可久。此一也。”

“燕兵首当经略洛阳,而晋克复洛阳不久,必不忍轻弃,两方交战,损耗必大,乃我之利。此二也。”

“试以燕下洛阳,穷兵黩武之后,虽有胜势,已属强弩之末,更遇强敌,何敢称胜。此三也。”

苻坚闻言,脸上终于露出了一抹笑容,似乎对王猛的分析十分认可,笑道:“如景略所言,则大秦无忧矣。”

王猛道:“虽然如此,陛下犹当练兵抚民以自强,国强则敌不敢窥也!”

苻坚道:“朕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而卿等亦当尽力。”

王猛等叩首道:“臣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没过多久,燕国由于这次大举征兵,果然出了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