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洛阳

“荆州今年还算好的,豫州、司州、并州,这些地方今年夏天好像没下过一场雨。”郑胜回忆着之前得到的消息。

“王绥,分发些干粮给孩子、老人吧。你要盯着他们吃完。不要被人抢了去。”司马歆放下了帘子。

郑胜心中一叹,面对天灾,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渺小了。这几年的时间,他好不容易在万泉镇修了能供千户民众所耕土地灌溉的水渠。但放眼整个中国,这何其渺小!

数千人与数千万人的差别!

接下来的旅途,是他们散发食物、粮食的旅途。沿途的官府也动员起来,开始救济灾民。

终于大半个月后,在十一月的初旬,他们到了洛水之畔的晋国国都——洛阳城。

毫无疑问的,这座城是这个时候世界上少有的大城。

望见它的第一眼,郑胜便被它所震撼。

远望,仿佛天际边俯卧着的一只巨兽。渐渐走近,给人的震撼也越发强烈。

大,实在是太大了。

郑胜站在船头向西北方向望着,竟望不到西边城墙的尽头。

司马歆走过来,笑着道:“很快要到太学津。我们从那里下船,进城吧!”

王绥疑惑地问:“县公,吏部不是派人在永桥附近接我们了吗?我们干吗要在太学津下船。”

“刚回洛阳,我还是不那么张扬行事为好。”司马歆道,“从永桥下船,势必要走宣阳门、过铜驼街。我这个小小的县公还是走开阳门进城吧。”

王绥低下头不再说话。

郑胜倒也无所谓,原本他来洛阳的主要目的是避难,结果“仇敌”石崇也到了洛阳。

不出意外,他会在洛阳城再遇到不少的麻烦。不过,郑胜倒也不用怕石崇再派人来抓他了,天子脚下,石崇应该也不会有那么大的胆子。

想着心事间,船停在了一处人潮涌动的码头。

“这里就是太学津了?”郑胜跟着下了船,看着那一条宽阔的、大体还算整洁的街道,一排整齐的房屋、店面,还有来往不绝的人群。

“这码头叫太学津?是因为太学就在附近吗?”郑胜问。

司马歆点点头,笑语道:“是的,太学在太学津以北的地方。我们要从太学西边的大街到开阳门去。”

郑胜看向远处的城垣,“太学居然在城外的啊!”

司马歆道:“自前汉以来,太学之址便一直是此地,不过我朝以来,有了国子学和太学两座国学。太学在这里,国子学在内城铜驼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