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中)
交锋(中)
正感慨之际,身边的海商们,突然齐声欢呼。紧跟着,大伙的脚步开始向外挪动,你推我搡,仿佛准备去争抢什么紧俏货物一般。
李彤和张维善两个赶紧各自收敛心神,扭头向身边的张树、朴七等人询问,这才知道,大村喜前为了欢迎明使的莅临,特地在其居城摆下了席面儿,并邀请所有来自大明的海商前去赴宴。
“去,还是不去?”二人迅速将头转向对方,同时在彼此眼中看到了一丝询问的意思。随即,又同时轻轻点头。
今日有资格去大村氏居城赴宴海商全加起来,恐怕有四五十位。而看顾某人先前那自命清高的模样,根本不可能在海商身上浪费半点儿时间。所以,兄弟俩被此人当场认出来的几率无限接近于零。更何况,兄弟俩跟那姓顾的,上次打交道还在两年半之前。与那时相比,兄弟俩各自的模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非
姓顾的一直在偷偷盯着,否则很难将现在的他们,与当时的他们对上号。
就这么稍一犹豫的功夫,二人已经被其他海商给甩在了身后。待赶到大村氏的居城之时,更是没有太靠前位置可挑。好在兄弟俩原本也不想凑得太近,所以干脆拒绝了朝长幸照给专门安排席位的好意,直接在靠着门口的矮几后坐了下来,静下心来看一场“猴戏”。
这回,等的时间却不算太长。那议和副使顾诚在奴仆的伺候下,换了一身五品官员专用的常服之后,就缓缓迈着四方步踱了出来。先跟大村喜前重新见礼,寒暄,说了一大堆毫无意义的废话。然后,又经过大村喜前的善意提醒,才勉为其难地将目光转向了在场的一众大明海商。
“我等大明子民,拜见顾郎中!”自然有善于交际者带头,领着所有海商,向顾诚躬身施礼。
“诸位免礼。”顾诚面无表情,用娴熟且冷淡的京师官话,缓缓训示,“两国止戈议和,功在社稷,利于千秋,更是两国民心所向。尔等渡海而来,乃是响
应国策之举,本官,他日必定奏明圣上,给予诸位嘉奖。”
这一番说辞,恐怕里头连半句实话都没有!顾诚乃是礼部郎中,根本没资格插手商贸之事。而重士轻商,乃是大明朝自立国之日起持续了两百来年的国策,朝廷更不可能给一群听都没听说过的商人以任何嘉奖。更何况,这些海商还在两国和议没签署之前就抵达了日本,属于明目张胆的走私行为,朝廷不下令追究就已经是法外施恩,怎么会公然给予他们鼓励?!
然而,俗话说,听话听音儿,锣鼓听声。众海商个个都是人精,立马从顾郎中的训示里,得出了此番议和已经十拿九稳的结论。如此,大明与日本重启海上贸易,就成了定局。以后大伙驾船往来长崎与大明任何一个港口,都光明正大,用不到再像先前那样偷偷摸摸。而大伙此前的走私行为,依靠家族里的长辈稍稍打点,就可以彻底翻篇儿,再也不用担心哪天靠山倒了,又被朝廷捡起来追究。
至于朝廷的嘉奖,众海商还真没看在眼里。首先朝廷的赏赐向来扣扣索索,那点儿钱不够任何人上一趟
樊楼。其次,除了一些胆大包天的福建佬之外,其余海商个个身后都站着一到数名高官,朝廷给的嘉奖,在地方上有时候还没身后那些人一句话好使。
当即,就有人大声欢呼,感谢顾郎中体贴下情,敢为百姓谋福。还有人对着西方跪倒叩首,感谢天子圣明,及时启用贤臣,与日本化干戈为玉帛。一时之间,阿谀之声不绝于耳,直震得房梁簌簌土落。
“这顾诚果然好手段。”张维善眉头紧皱,轻轻咬牙,“轻飘飘几句话,就让海商们全部把他当成恩人和倚仗!过后再派人下来跟海商们登记一下名姓,白花花的银子肯定主动往他口袋里钻。从头到尾,这厮既没有主动索要贿赂,又没有与商贩为伍,却发财与扬名两不耽误!”
“也不看看他是谁的弟子?”李彤笑了笑,不屑地摇头,“那位严锋严御史,可是清流当中第一铁嘴。当初如果不是小野成幸那厮敌我不分,在南京城里乱杀一气,咱们哥俩恐怕早就被严某人跟他那个弟子给坑到监狱里头去了。哪有机会与李如梅,王重楼这等郝杰并肩而战?更甭提还能效仿古人投笔从戎,在朝
鲜一展平生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