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第 135 章

清穿之皇长子 因果定律 1718 字 11个月前

他当然不知道,胤禔一贯忌讳什么“大爷”“大千岁”之类的称呼,但桑额毕竟艺高人胆大,此刻尽然还是凑过来:“奴才不懂这些,只、只是心中推崇王爷,一时激动,有失大臣体面。”

人家这样说,胤禔也没法发作,只是难免对他有些看法。戴梓站在一旁,心中暗笑桑额自作聪明,桑额平素总怕有人在京城说他不务正业,不懂河务。

李家在皇上跟前说不上话,好不容易旗主变成了直郡王,可直郡王似乎对门下不那么出众的人家感兴趣。像他们这种有爵位的,直郡王反而不太热络,似乎在刻意疏远他们。

戴梓觉得这位直郡王真是越来越老道,提拔一些出身平平的人,可以选出一些死党,可那些世侯们油滑的很,有需要的时候攀过来,没必要的时候闪开身子又是一条好“忠臣”。

既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不搭理,反正堂堂皇子也不需要非得和他们搞好关系,又不是要拉帮结派。这么一想,十数年前明珠的倒台,给了这位郡王不去重蹈覆辙的警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实最稳固的所谓“党”并非那些高门显宦,而是一直能作为生力军的中下层骨干。这位王爷如此的稳扎稳打……戴梓在旁看着已经恢复正常的郡王同桑额,越琢磨越有滋味。

而河堤上的直郡王同桑额已经谈到了内河漕运不能轻变的难处,桑额一边擦汗一边后悔,自己这马屁不仅没给少主子拍好喽,反而被问的哗哗流汗。

“桑额,你好歹是漕督,难道将来到皇上跟前,也来个一问三不知?”

直郡王的语气不太满意,桑额赶紧解释:“王爷,奴才是武改文,不过什么都懂那是几年前了,奴才现在还是懂的。”

胤禔给了个不信任的眼神,就听桑漕督急切道:“譬如这漕运与海运,还有这些年漕运每年运送货量,增加减少都会有什么后果,漕运对于两岸的影响,这奴才都是知道的。”

“哦?”胤禔瞧着桑额,饶有兴致的问道:“那么,桑督对漕运和海运怎么看的?说说嘛。”

这桑额虽然有些惫懒,平时也的确靠着南北两位河督帮忙,但他自己的确也是下了功夫,这几年下来看多了情况,可说的也就多了。

“王爷有所不知,其实从成本来看,海运省事省钱。”桑额讲的很细致:“前朝就有人说干脆效法元朝,都来海运,可彼时前朝大臣都不乐意,提起海运就说成本更高,最后就搁置不谈了。”

“依你看,问题究竟出在,本朝难道就可以改么?”

桑额道:“奴才浅见,不值得。”

漕运涉及的不只是海上的不稳定,这是小问题,大风大雨漕运一样抓瞎。这里头主要是百年来什么漕帮、包括漕运衙门各方的利益,何况不说这些虚的,一旦改成海运,内河漕运两岸原本出工的百姓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