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站起来,在屋内踱起步子。
允熥不知道蹇义到底是猜到了他的心思,还是真的就是这么想的,允熥确实是想增加对于五经的考核,削减四书的分量。
四书,是由这两部书和两篇文章合辑在一起的统称,由南宋大儒朱熹汇辑刊刻,从此广为流传,名声鹊起。
而五经,是五本先秦、甚至西周时期传下来的国学经典的合称。
大多数人都学过,篇幅不长;本身就是从之中摘录出来的文章;孟子字数稍微多一点,有三万多字,但是比起五经来说还是少很多。
四书所讲的大多数内容,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基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从理论上讲,一个人如果能够达到四书中的标准,他就可以称之为圣人。如果所有通过科举考试为官的人都是圣人,允熥就可以带领大明的百姓向共产主义迈进了。
问题是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成为君子,够上圣人标准的更是百年一遇,同时四书除了做人的道理之外不教实际问题的解决,所以对于增强官员的办事能力作用不大。真正能以半部治天下的人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是吹牛逼而已。
而五经不同,五经涉及面广,是诗,记载的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是可以用来摆摊算命的哲学书,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根据历史记载编写的春秋时期的历史。
可以说,在封建时代,一个统治者应该知道的一切事情都可以从五经之中获得,即使是打仗都可以从中寻找例子。
所以允熥已经决定提高五经的重要性。
并且,五经重要性提高还有助于允熥已经决定正式开始提倡的儒家新思想普及。
虽然后世的儒家将五经算作了儒家经典,但是实际上除了是真正的儒家经典以外,其它的都和儒家其实关系不大,只是‘算’作了儒家经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