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拜水都江堰

大侠萧金衍 三观犹在 3122 字 12个月前

萧金衍并不知道,在都江堰拜水之时,已经无意之间,触摸到了这个世间武学的核心本质,人道与天道的博弈与合一。

习武之人,进闻境开窍穴,由于天赋、资质不同,开的窍穴数也不同,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

若窍穴开的太多,天地真元涌入体内过于凶猛,很容易失去了对真元的控制,江湖上不少天资绝绝之辈,修行途中,走火入魔,沦为平庸之辈。

若开窍穴太少,则修行到了一定境界之后,由于天地真元后继乏力,从而难以更近一层。

萧金衍忽然想到,如果全身四百又九个窍穴全部打开,然后以弦力控制真元的涌入,正如将体内真气与天地真元,改造成一个如都江堰一般的系统,岂不正好解决这一难题?

他隐约觉得这套理论可行,但是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仿佛触手可及,又似乎远在天边。

赵拦江等人已转了一圈回来,见萧金衍陷入冥想之中,如老僧入定一般。

李长生道,“问道青城山,能不能问道我不清楚,但趁着时间还早,赶到青城山宰施全友一顿,还是可以的。”

赵拦江道,“这样好嘛?”

李长生道,“青城派估计高兴还来不及呢,他们想打通江南一带的渠道,每年都给我们李家送礼,昨天遇到他,还让我去他们那边作客呢。”

赵拦江道,“我的意思是,只吃一顿恐怕不好吧。不过,他一个青城派,把业务伸到江南做什么,收保护费嘛?”

赵拦江在江湖上混了这么久,但对于江湖门派中之事,确实一窍不通。

李长生有些无语,道:“我这么问你吧,你眼中的江湖是什么样子?”

赵拦江道,“江湖就是江湖,行侠仗义,管天下不平时,杀天下恶人。”

“错了。”

“错了?”

李倾城这时,帮李长生解释道,“世间有三种江湖,你的江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习文练武,四处游荡,只是一种游侠儿的江湖;

还有一种江湖,就是这种世俗江湖,有门派,有家族,彼此之间构成了一个网络,相互利用、相互关联,又相互斗争。

就像青城派,除了习武的那些嫡传弟子之外,还有一些产业,有贸易,养着商队,能够打通江南的贸易渠道,那对他们来说,就多了一条赚钱的门路,能赚更多钱,让自己门徒生活更好。正是这样,才有了四大世家、八大门派,有了名气,才有地位,有了地位,才有权力,有了权力,才能赚到更多的钱。这个世俗江湖,就是一个名利场,与官场并无区别。

第三种江湖,便是另外一种境界了,如王半仙、如张本初,他们是那种跃出世俗、高高在上的存在,不为名利为苍生,这种人最值得敬佩。”

赵拦江第一次听到这种新奇的说法,问道,“那你要选择哪一条路?”

“我没得选择,从我出生那一刻起,便注定是陷入世俗江湖之中,我选择逃婚,跟着你们闯荡,其实是在逃避而已。”

李长生听闻,道,“那三哥决定要跟我回金陵了?”

李倾城道,“武道未成之时,我是不会回去的,想到整日面对家族中的俗事,头都要大。再说了,家族之中,不也有人乐得见我不回去嘛?”

李长生冷冷一笑,“不过是不知轻重的跳梁小丑而已。”

“不说这些了。”李倾城不想谈论过多,转移话题道:“昨夜之事,蜀中唐门受到了严重打击,川蜀三大门派之中,峨眉派与世无争,恐怕让青城派坐收渔翁之利了。”

事实也如李倾城预料的一样,唐门惊变之后,府内事务,暂由二爷唐正华主持,在连夜调用十八客卿平息家仆暴乱之后,才堪堪把持住了局面。此时正在料理老太爷、大老爷、四老爷的后事,至于尸首不见的唐惜秋,唐府也没人过问一句。

原本秩序平衡的江湖,因为唐家之变,变得暗流涌动,人人自危。许多毫无根基或立场不坚定的门派,接二连三的出事,蜀中霸王会的会长被发现死在九眼桥上,小刀帮的帮主死在了女人肚皮之上。

青城派原本觊觎城内很多年,却因忌惮老太爷而不敢轻举妄动,谁料幸福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蜀中各大依附唐家的那些门派,许多人连夜赶往青城山,表达了愿意投靠青城派,施全友也乐得其成。

李长生见萧金衍兀自愣神,道,“萧大哥,你去不去?”

李倾城摇摇头,“我们仨去吧,别打扰他,不必去青城山,他应该快找到自己的道了!”

不知过了多久,萧金衍从入定中醒转过来,叹了口气,还是没找到可行之法,不过也并非一无所获。

腹内传来咕噜声,才发现已过了正午,正准备下山找些吃食,才出伏龙观,就听到山腰之中,有打斗声。

萧金衍好奇,躲在一块石后观瞧,看到北周的风千岁、郎大嘴、淳于瑛三人正在围攻一名年轻男子,那男子萧金衍也认识,正是光明神教右护法郑玉飞。

郑玉飞的来历,始终如迷一般,萧金衍跟他交过手,他武功也忽高忽低,今日以一敌三,竟丝毫不落下风,更是笃定,当日在万州,他故意隐藏了实力。

“姓郑的,今日你若不将图谱交出来,休得怪我们三个不客气了。”郎大嘴大声道。

北周三大旗主,与魔教护法斗在了一起,还是为争夺那梨花针图谱,这件事就有意思了,难道唐门的梨花针,已落在郑玉飞手中?

郑玉飞一边格挡,一边道,“万法宗不周散人的徒弟,就只会出言恐吓人嘛,若有本事,自己来拿!”

说话间,已经过了三四招。

北周三人之中,以风千岁武功最高,他修行的法门,以声音为内力,不过当日在涪陵城,他的两个金锣,被萧金衍三人合力震烂,找不到趁手的兵刃,便从铁匠铺弄了口摊煎饼的锅凑合用着。

如此一来,武功大打折扣。

萧金衍暗中观瞧,郑玉飞剑法十分诡异,许多招式出剑角度刁钻,都是从意料不到的地方出剑,令人防不胜防。此消彼长之下,竟也能与三人战平。

风千岁三人十分谨慎,耐心等郑玉飞剑招用尽,等适应了他的诡异剑招,便是痛下杀手之时。

闪念之间,四人已斗了四五十回合,谁料郑玉飞招式如江水一般,绵延不绝,东出一招,西刺一剑,萧金衍看了许久,才明白,这郑玉飞用的是两套剑法。

若除去那怪招,郑玉飞使得是一套气正无比的剑招,虽然未见过,却也应是名门正派的武功,但又有一套诡异剑招,于无声处藏与正招之中,这就让三人十分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