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总笑着回答,说我们正在积极地协调货源,那个,,,,请区里多体谅一下,不容易啊。
我最多再给你一天时间,明天早上还没有准确答复的话,那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王主任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最后通牒:这不是我为难你,是你在为难我,区里该付的款项,从来没有短过,而你们已经断货有日子了。
章遂挂了电话之后,又给王宁沪打过去,王书※记这次就更冷淡了,他跟华亨也是间接关系,居中介绍的是省信托投资公司的老总,在他看来,姓章的这厮做事如此的不靠谱,好悬没把他拉下水,他自然也就无须考虑那位的面子一他帮忙只是尽个义务,又没收什么好处。
于是他冷冷地表示,这个事儿我不好再插手了,你去找陈太忠谈吧。
章遂挂了电话之后,开始挠头,他能感觉到,王书※记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心说这又是出了什么变故呢?
不管怎么说,有王宁沪昨天的提醒,他巴经意识到了,跟那个年轻的区长硬扛,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最好还是找上人间接沟通一下的好。
但是,,该找谁好呢?省里谁跟陈太忠熟悉?这是一个问题。
这不仅对他来说是问题,对省里其他人来说,也是如此,缺少直接找陈区长的渠道,事实上这是相互的,对陈区长来说,也缺少跟省里有效的沟通渠道。
一边琢磨着,他一边就信手翻开面前的报纸看着,却是怎么也看不到心上
最迟明天早晨,我得给北崇一个回复了,该找谁呢?要不要我直接过去?
无意之闻,他就在上看到这么一则消息,。
这是很正面、很阳光的一篇文章,充满了正能量,作者看到了北崇的公示亭,就说时下的政※府,其实也很愿意接受民众和媒体的监督,像北崇区政※府,就能搞出这么个公示亭来。
公示亭的信息量很大,内容非常翔实,也会及时公布群众的反馈,一两天没有新内容,旁边都要有人喊,“快更新,,,,”
但是很明显,这是一篇软文,在变相夸赞北崇区政※府,不过章遂的注意力不在这里,一看到是说北崇的,他下意识地扫一眼作者
本报记者李世路。
原来小李跟北崇很熟啊,章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接受过李世路的采访,而且他知道,李记者是省委副秘书长李勇生的儿子,所以出手也不小气,两人多少算是有点私交……,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