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本想把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几家大的兵工厂的专家也找來,可是江南制造总局远在上海,金陵机器局远在南京,只好先把天津的专家找來,
等到专家都到齐了,林远开门见山地说:“我们现在急需火炮,不知道贵厂的生产进度如何,”
一个说:“我们的生产速度上不去啊,大口径的火炮我们不会造,小口径的我们会造,可是造得慢,第一,我们的炼钢能力就不足,炼出的钢还要用來造枪械;第二,我们加工的能力也不足,我们厂用來给车床提供动力的蒸汽锅炉买了快十年了,现在已经严重老化,时不时就得停下來修,所以膛线迟迟加工不出來;第三,我们熟练的工匠太少……”
他还要继续说下去,林远摆摆手制止了他,问道:“你们火药的生产情况怎么样,”
那个专家说:“一年生产60万磅沒问題,”
一磅大约是0.9斤,那个时代的很多技术都來自英国,所以广泛使用英制单位,
林远点点头,说:“这样吧,我们來自己设计一种火炮,用的材料少,加工制造起來还容易,”
众人听了,都惊讶得一吐舌头,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中国兵工厂,很少有自己研制的武器装备,大多数都是仿制的,像火炮这种“高技术”的装备,自行研制是不敢想象的,
仿制和研制究竟能差多远,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比如说一个零件长5.0毫米,你在仿制的时候只需要把这个零件做成5.0毫米,把公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就行了,可要是自行研制的话,你就要解决为什么这个零件是5毫米,而不是4.9毫米或者是5.1毫米的问題,看似相差不大,可是有时候就是这么一丁点差别,就能决定整个系统的成败,
因为这背后,是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别人能卖给你产品,可是永远不会把产品研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给你,
那个专家哪里知道林远的背景,以为又是一个外行跑來瞎指挥,本想怒斥林远一番,但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只好小心翼翼地问:“大人,不知道您要研制什么样的火炮,”
林远说道:“各位可能沒有研制过火炮,不过对于火炮的设计过程一定有很深入的了解,首先,设计火炮的时候应该先确定火炮的几个关键参数,第一,火炮口径;第二,弹重,一般我们都是用弹重系数來衡量的,这个系数是用炮弹重量除以火炮口径的八次方;第三,炮弹初速,”
众人一听,都吃了一惊,纷纷想道:“沒想到这个林大人居然是个行家,”
一个专家陪笑着说:“大人,但是这些参数,就不是能一下子选择出來的,需要反复地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