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白妻(一)

花木成畦 鹿朽鱼 3501 字 9个月前

“老爷,上马车吧,咱们要出发了。”家仆站在一辆马车前,掀起门帘对着程白庵说道。

程白庵回头看了眼程家府邸,大步一迈上了车。

他坐进车里,掀起车帘对二伯父说道:“二伯父,家里的事情就要多多劳烦您了,您要保重身体。”

二伯父笑出一脸岁月无情的褶子,“你放心吧,家里虽然人多,可都是些寻常琐事,比不得你在外交酬劳累,记得勿要多饮酒,伤身。”

“白庵谨记。”

程白庵又朝门里望了眼,二伯父立刻就明白了他的心思,他问道:“是否需要派人去喊陶陶过来?”

程白庵顿了片刻,垂下眼帘掩去眼底的不舍,而后无奈的笑道:“不了,让她睡吧,亲眼见到我离开,怕是又要哭鼻子了。”

二伯父也是知晓陶陶脾性的,跟着笑起来,“你心疼陶陶,陶陶心里比谁都明白。她不来送你,也是舍不得见你离开,罢了罢了,你且动身吧,别耽误了时辰。”

程白庵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可明知如此,还是忍不住想要再看一看她。

这一走就是四个月,山高路长,思念弯弯绕绕的缠在心口,他还没走,便已热切的盼着归期。

“出发。”他清朗的声音在雾寒交重的晨曦中响起,紧接着便是马夫催赶马匹往前走的吆喝声。

浩浩荡荡的车马朝前走去,走过走了很多遍的青石板路,绕过无数白墙青瓦,檐角屋梁是熟悉的水墨般温淡雅致,这徽州府里看惯的一景一物,在离别之际都显得可爱可亲起来。

再不舍,再挂念,一旦起程,归途便是身后事。

二伯父程致康站在门口一直眺首望着,直到彻底望不见人影了才收回目光,他轻轻叹了口气,裹了愁绪和不舍,关门前他又朝他们离开的方向看了眼,这重重隔隔的,是数不清道不明的血脉牵挂。

亲人在外,哪有不忧不惧不念不思的。

他收拾好自己的心情,关上厚重的大门,转身便要往主宅那边去。

可他刚转了身,便瞧见了躲在门后石柱那里捂着嘴在哭的陶陶,小脸濡湿大片。

也不知她来了多久,躲了多久,哭了多久,只是这凛寒深冬,她只披了件狸皮披风,冻的直发抖也不肯出去。

程致康赶忙走过来,她听见脚步的声响,抬起肿成了核桃的眼睛,放下手哑着嗓子小声问道:“二伯父……相公他已经走了吗?”

“走了,朝门里望了多次,大概也是想见你一面,你怎地就不出去送送他呢?”程致康问道。

陶陶抱着胳膊蹲在石柱旁,整个人显得很小很娇弱,她低下头去,眼泪落到石阶上,一点点从滚烫到冰冷。

像是无所依托似的,她拽紧手腕上的手串,喃喃道:“我……我也想送他,可是我怕我越是送他……越是送他就越舍不得松手,每次都是这样看他走,然后一天天的等,一月月的盼,好不容易人回来了,过不了多久又得走……二伯父,我真的好舍不得他走,可是不能影响他做生意,不能耽误大家,不能的。”

她一点都不喜欢送别,她只想她的相公留在家里。

她都不愿意去回想,他出去了多少趟,她又盼了多少天。

程致康没说话。

他刚想劝慰她两句,从回廊那边就传来拐杖驻地的声音。

“嗒、嗒、嗒——”

老夫人由仆婆扶着,由远及近的走来。

“哭什么哭。”她蹙着眉看着蹲在地上哭的陶陶,拐杖在地面上发出沉重的响声,“遇到事情就知道哭,白庵真的是把你宠坏了,一点程家主母的样子都没有。”

陶陶眼角通红,听到这话肩膀瑟缩了一下,没敢抬头。

她一贯怕程白庵这个有些严厉的祖母。

程致康便说:“母亲,这也不怪陶陶,她跟白庵两人感情好,又是聚少离多,分别时难免会觉得痛苦不舍。”

老夫人呵道:“白庵离开大家都会不舍,你我也是,可要是都跟她这样没完没了的哭,家里的事谁做?一大家子人谁来养活?哭一哭就能成了吗?致康你也别为她说话,她一直都是这般没用,要不是白庵铁了心护着她……”

“母亲,有些话就别说了,叫白庵知道了心里也不舒服。”程致康适时打断了老夫人的话。

老夫人想起自己的大孙子,便闭了闭眼,显然是想把怒气压下去,可睁开眼一看,陶陶正双眼通红的抬头看她,那眼神里都是委屈和难过。

她的火气一下子便又上来了,冷着脸问陶陶,“你是觉得老身说的不对还是哪句话污蔑了你?”

陶陶擦去眼泪,低着头不吭声。

“即便是白庵在这里,老身方才那番话也是照说不误,林陶陶,我们程家世代徽商,你可知作为程家主母,要做哪些事情?”

陶陶眼里闪过一抹茫然。

她自嫁进来起,程白庵便将她娇宠着,什么活都不让她做,即便是出门在外,也会多番叮嘱家人好生照顾她,不让她受累,不让她劳苦。

所以她即便是到了今日,也不知身为程家女主人到底要做些什么。

程老夫人被她这副模样气笑了,她又敲了敲拐杖,抬手指着外面,“简直太不像话!同样世代徽商,你去看看谢家的主母、王家的主母以及詹家主母是如何做的,你给我好好学着!”

大抵是真的动了气,老夫人的身子往旁边歪了一歪。

陶陶吓了一跳,赶忙爬起来要去扶她,“祖母,您当心身子。”

老夫人拂开她的手,转而吩咐程致康,“致康,你扶我回去,我有话要跟你说。”

“是,母亲。”

她又冷眼看着陶陶,陶陶低着头,声音低弱,“祖母,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学,您别生气。”

作者有话要说:叠罗汉那段,一半是参考小时候记忆,一半是在网上找了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