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家

椿芽答应了一声,跟齐明瑜相拥着,沉沉睡去。

探亲假很快就结束了,齐明瑜按时返回了部队。

临走前,他跟椿芽说:“椿芽,爹娘安置的事不要太着急了,慢慢来……”椿芽点了点头。她想从区里找个门路,可一时半会地却又无从下手。

这天下午,椿芽骑着自行车去粮站办事。

见交公粮的队伍排了几里长,那些驴车、马车把街道塞得满满的,连插脚的地儿都没了,粮站的工作人员忙得满头大汗,嗓子都喊哑了。

她灵机一动,要不让爹娘去粮站里帮忙?

自打“土改”之后,家家户户都分了地。逢到夏秋两季交公粮时,可积极了。由于时间都赶在了一起,那粮站忙不过来就要增加人手。现在公家的粮站就这一家,其他粮店都是私营的,可等到手工业改造完成之后,都变成了集体所有制。而粮食是国家的根本,一直被严格地把控着,不允许私人进行买卖,那些集体所有制的粮店最后都变成了国营单位,归县粮食局统一管理。

说起来,粮食部门可是个好单位,无论是在县里还是在镇子上,按月领着工资旱涝保收不说,那些农副食品打手里经过,吃喝上基本不用发愁。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这简直就是掉进了米缸里啊。还有后续的自然灾害,也能稍稍缓解一些。

想到这个,椿芽顿时兴奋起来。

她瞅了个空档,就找到李区长想给爹和娘安排一个收粮食的工作。李区长问了问情况,就说:“椿芽,去粮站收粮食很辛苦,得背麻包上粮垛子,这个工作又是临时性的,津贴也很少……”

“李区长,咱不怕,我爹和我娘都闲不住,就想找点事做做……”椿芽拍着胸脯说道。

李区长考虑到椿芽家里是个军属,照顾一下是应该的。再说,她爹和她娘都识字还能算账,记个数目也行,收个粮食应该没啥问题,就点了头。

他说:“椿芽,既然是这样,那我就跟粮站那边打个招呼,等有了回信,你爹和你娘就过去吧?”

“好咧!”椿芽谢过了李区长。

这个年代办事还很容易,不用送礼也不用请客,能办的就办,不能办的也会明说。尤其是公职人员作风朴素,待人热情诚恳,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像李区长这样的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都很高,与后世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情有了眉目,椿芽就做起了准备。

她给爹和娘都突击了一下,还买了一本新华字典让他们随身带着,说要把文化提高一下。姜茂山虽然不明白闺女的用意,可椿芽做事一向是有缘由的,就跟椿芽娘一起学起文化来。不懂的地方就问问孩子们,弄得大林、二林也摸不着头脑。。

过了几天,李区长那边给了回话,说:“粮站正忙着收玉米,大叔和大婶如果得空就过去帮忙吧?”

椿芽答应了一声,就跟爹娘说了去粮站干活的事。姜茂山呵呵笑着答应了,姜徐氏有些发愁,说:“椿芽,娘去粮站了,果果咋办?”

椿芽知道娘放心不下,可这个机会得抓住。于是,咬了咬牙说道:“娘,就把果果交给爷爷和奶奶来照看吧?爷爷也喜欢热闹,就爱看果果在后院里扑腾……”

姜老爷子一听,高兴坏了。他最喜欢果果了,不哭不闹可乖了,就是有点坐不住。姜老太太爱清净,对这个爱动的小娃娃,微微皱了皱眉头。

在李区长的介绍下,姜茂山和姜徐氏去了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