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诺亚方舟的开发者泽田弘树于开发完成当天跳楼自杀,自杀原因警方调查无果,仅作心理问题草率结案。”
“实际泽田把自杀原因的线索以游戏剧本的形式留给了生父坚村,改造社会的设想留给了人工智能诺亚方舟。”
“他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以不让亲人受伤又能制裁真凶的方式揭露他不得不自杀的真相,第二是防止自己的悲剧在他人身上重演,因此他制定了以茧和诺亚方舟达成目标的计划,把日本政要和他们的孩子请来发布会,一旦孩子们进入游戏设备,就用诺亚方舟接管设备,威胁如果无人能通关,将利用内置电池破坏使用者的大脑。”
“日本是阶级固化严重的国家,泽田寄希望于在通关中的经历能改变这些政要孩子们的人生观,从而影响日本的下一代政要,同时把死亡真相隐藏在伦敦场景里,以便能在万众瞩目之下揭开——小孩子的幼稚想法。”
“相比之下,绿洲的切入角度很无害,对未来的影响却远在茧之上,新诺亚方舟将茧和绿洲结合的做法展示出相比旧版的明显成熟。”
“绿洲(oasis)应该是真实体感模拟系统(ontologicallyanthropocentricsensoryimmersivesimulation)的简称,普及民用以后,很快就能替代现行操作系统,至少那些忙于工作的父母们会巴不得把他们的孩子丢给绿洲,解脱出来,以浪费地球资源为前提的消费主义也将以更环保的方式进行。”
“当做游戏发行是清楚地知道可能引起的反响却还是决定去做,又有野心又谨小慎微之人才会做出的选择。”
说的全中。
医生以前也提到过,虚拟道具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那本质上只是数据库里的一块存储空间,对实体资源的消耗微乎其微,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世界的能源危机,当然背后的危害和影响也很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调整。
又有野心又谨小慎微的评价十分形象。
“不过被诺亚方舟拿来当作工具以后,一番辛苦适得其反,以最具影响力的方式迅速扩散出去了。”
emmmm……
好像也是个挺熟悉的剧情,可能医生自带做出来的东西总会被乱用的被动技能吧。
“但是这和剧情完成度有什么关系?”
听到的都是结论,而且和自己的问题离了很远,立香歪歪头,拉回话题。
“动机。”
大概是真的很不想在计分板上看到魔法侦探夏莉之类的名字上榜,夏洛克很罕见地没有顺口嘲讽两句,而是用他的快语速直接道:“泽田弘树的动机很简单,旧诺亚方舟是他意志的代行者,但新诺亚方舟的动机是什么?”
“不是挑选他理想中的「诺亚」,把作为「方舟」的自己移交给他吗?”
立香调出她的信息板,点开eeh排行榜,榜单下方的背景上写着几行小字,她将它们念了出来:“三把密钥对应三扇密门,美德将于此地遭受考验。唯有乘风破浪,克服重重困难者,方是到达最后,获得累累财富人。”
新生的人工智能继承了诺亚方舟的名字,可见他认可这个名字包含的寓意,公开的言论和行为也很像是。
“方舟可不会主动制造洪水。”
夏洛克丝毫不为所动,语气冷静得像永不融化的坚冰:“从命名含义上来说,泽田弘树的诺亚方舟才是真的方舟。茧的机器内虽然设有足以破坏人大脑的装置,但只是用来吓唬人的威胁,并没有打算真的杀人,茧也是使人蜕变的温床和外壳,和方舟具有呼应关系。而从现在的诺亚方舟强制人进入绿洲起,现实中已经死了多少人?又有多少行动决策因为关键人的缺席延迟或直接失败?”
经他这么一说,泽田弘树的计划看似恐怖,实则影响很小。进入茧的体验者都是小孩子,身上还没负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所以也不会误事,只是被迫经历了一场不能退出的游戏,以电影分级比喻,是十三岁以下儿童也不需要监护人陪同,谁都能看的最温和分级。
“对了,迈克罗夫特让我转告你,说名单重合率在87%以上。”
提到现实的话题,立香忽然想起进入游戏前迈克罗夫特的嘱托,把要转达的话连语气也不改地向夏洛克复述了一遍。
“哼,迈克罗夫特的手下还是一如既往的没用。”
这种话当初在大学里做室友的时候经常能听到,立香选择性地过滤掉当没听见:“你还是没有说这和前置剧情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