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逸冷哼一声,伸手一招,那柄斩杀了庞龙的七煞剑立时飞回了他的手中。剑一入手,便见他双目一片猩红,也不知道是杀人后带来了一丝快感,还是觉得七煞剑在手,信心十足。此刻,一想到为凤凰报仇,将茅山派这些弟子统统斩杀,他不由的仰天长笑三声,声音中竟充满了邪恶奸诈之意。
一番笑罢,他猛的一回头冲智清老和尚咧嘴一笑,随即剑锋一转,荡出一股杀气,缓缓的举起手中的七煞剑,口中喝道:“你茅山派既然想死,那么小爷今日便血洗茅山。”
“阿尼陀佛!”智清老和尚听得朱晨逸要血洗茅山,无奈的摇摇头,双手合十,口宣一声佛号,缓缓诵出金刚经:“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
《金刚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此经以一实相之理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
朱晨逸虽说是道门弟子,可他所学驳杂,无论是南洋的降头,还是苗疆的巫蛊,或者是佛道两家的典籍,均有涉及。他一听智清老和尚诵出《金刚经》不由的侧耳倾听。
这不听还好,一听手中的动作立时一缓,茅山诸位弟子亦是如此,智清老和尚诵经声一起,茅山诸位弟子眉宇间也出现挣扎,迷茫的神色,只听智清老和尚继续念诵:“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朱晨逸听到此处,心中思潮起伏,腾然想起昔日修道之时发得鸿愿:得道成仙。现下,一想起自己为俗事缠身,为情所困,为了报仇更是不惜杀上茅山派,令其血流成河,心中立感愧疚万分。
这时,又听得智清老和尚继续在耳边念道:“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狠……’”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世间一切全是空幻,对于我自己的身体,性命,心中完全不存牵念,即使别人将我身体割截,节节支解,只因我根本不当是自己的身体,自然绝无恼恨之意。朱晨逸听到这里,立即明白智清老和尚是在点化自己,同时也是在告诫自己,心中一动:“这老和尚说的不错,就算天下英雄误会我又能如何?大不了我找一个没人居住的地方继续修行就是了,难不成我要将所有的正道全部灭门么?”
朱晨逸一面听智清老和尚念诵佛经,手上招数丝毫不停,心中想到了经文中的含义,心魔便即消退,身上的煞气也随之减弱,神智逐渐清醒的他看着茅山掌教真人庞龙身首异处的尸体,以及诸位茅山弟子惊恐的表情,心道:“我此次前来主要是寻找茅山祖符,和为凤凰报仇,既然这掌教真人已死,也算是给凤凰一个交代了,倘若真的灭了茅山派,那我岂不是真的成为魔头么?”
一念至此,他一声清啸,单掌竖立,震退哪些茅山弟子后,返剑还鞘,纵身一跃,来到智清老和尚面前,双手一抱拳,口中道:“多谢大师相救,小子无以为报,请大师受我一拜。”言罢,噗通一声,双膝跪地。智清老和尚身形一闪,侧身让过,随即大袖一卷,将朱晨逸托了起来,双手合十,宣了一声佛号,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施主无需言谢。”
智清老和尚无论是年纪、辈分、还是威望,在江湖上那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莫要说朱晨逸,就是正道各派掌教、住持,对其跪拜,都未见他闪身躲避。而他却面对朱晨逸的跪拜,却是不敢坦然受之,甚至可以说显得有些惊慌。茅山派诸人看到这个情况,吃惊不小,心中暗自揣摩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