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了,祖暅之老祖宗。我需要借你的名头搞点事情!”
李林嘟嘟了两句,就拿起平口起子照着写好的两万字文言文开始压字。
每一个字,李林尽量用当时的语气。
文言文中有着许多倒装句在内,说话的顺序与今天不同。另外每一个时代的文言文都有自己的风格。
除了风格不同,一些文字的简化程度不同。改用小篆时,李林就用小篆。
另外一些词汇运用也比较挑剔。沆瀣一气这么个词语就是唐中宗时期出现的,南北朝根本就没有。
此外,许多汉字是后期才出现。例如明朝朱家儿孙的名字,许多都是当时造出来的。
一夜过去,李林才在银版上压了一万个字。
甩了甩酸痛的手,看了看天上的日出,李林继续工作。
之所以要用起子压出这些文字来,主要的目的是让外面的专家看起来逼真一些。
机器压的与手写的完全不同。
当太阳落山时,李林将两万字的文言文压在了二十三块银版上。
前后检查了一下,李林回到村里的菜地中,拔了两捆菠菜做了一盆菠菜汁。
之后将银版放入菠菜汁中做旧。
做旧不需要多长时间,银版沾上菠菜汁就变色了。
之后,又将银版埋入土中。
接下来,用类似金丝楠木的木料简单做了一个箱子,剩下的菠菜汁浇在了箱子上。将箱子丢入海中,李林重新炼丹。
两天后,李林将银版挖出来装入箱子中,然后带着箱子飞到了秦安市。
秦安地铁工程处。
两位四十来岁的男子,盯着眼前的地图愁眉不展。
“两年了,咱们连一条地铁线都没挖通!”
站在地图前的男子喃喃自语道。
“这又不是你我的错,修三号线的时,我们就挖了一百三十座古墓,这还是规避了大墓葬群的结果!四号线是考古队员用刷子刷通的,这五号线还是不要多想了。别说两年了,就是五年内能开通都是个奇迹了!”
坐在地图前的男子叹气道。
从秦安地铁开始,就面对这各种难关。倒不是土地难以挖掘,而是古墓太多,规划线路的时候各部门争吵了无数遍。一边画路线,一边探测。
就这样,三号线还是挖出了一百三十多座古墓。
至于一号线,那时根本就没今天这么强大的文物保护意识,文保部门手中没有多大权利,挖到了墓葬就当做没有看到,后来整个铁工程处和规划处挨了处分。
地铁二号线,还专门开了新闻发布会保证不会出现一号线的事情,只是刚动工没多久就挖出一处明代古墓,就在城墙安远门下。
接着就是考古,其他线路继续挖掘,后面又挖出了五十七处大型古墓。直到底下通道挖完,考古工作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