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骆成文内阁

六人先向骆永胜伏跪叩首,而后又起身向骆成文躬礼作揖。

后者还礼。

符宝郎举着托盘,上面是六枚印章,每个人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礼程到这便算是结束。

新的内阁组建完成。

这次组阁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

圣旨的开头用了承天启命,还是前文提过的那个意思。

承和启两个字都带有主动性,和明清时期的奉天承运正好是相反的意思。

骆永胜是主动承担起开启华夏民族新命运的人皇,而不是被动的奉承天道的意愿才改朝换代。

在神阶上,骆永胜和上苍是平等地位。

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这次入阁的七名阁臣。

年轻啊。

最年轻的是中元十五年出生,时今只有二十三岁的郁金,其次是二十六岁的晏殊,再然后便是三十岁的骆成文。

即使是年龄最大的,也不过是中元前四年出生的王随,时今四十二岁。

中元前四年?

听起来怪怪的,感觉好像用了一个几千岁的老妖怪来当官。

都是历法改制的锅!

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有能力做好一个国家的辅臣吗。

那你得看这个能力是什么意思了。

年轻人做官和中年人亦或老年人做官的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对意识形态领域有不同意见,仅此而已。

不是说岁数越大越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那是胡扯。

郁金十四岁做官,起步就是一府之尊。

相当于市长级。

从一府知府到京城知府,再到中央官员学院学习进修。

论能力和阅历,怎么也得比地方五六十岁的县令要成熟的多。

这和岁数有关系吗。

没关系。

年轻人,不仅精神面貌上更富有朝气,且身体筋骨更胜一筹。

这都是优势。

劣势也很明显。

年轻的官员更容易腐败。

这是铁打的事实。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