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问道。
咱大清吏部兼兵部侍郎熊雪堂最近一直没升官,南渡之初他是稽勋司郎中,直到现在也才改考功司,也就是主管官员绩效考核的。吏部下属四个司,文选司分配职位,验封司封爵抚恤褒奖兼管土司,考功管考核,稽勋司管勋位,守制,养老之类,四个司个个权重,郎中这官听着不是特别重要,但实际上仅次于侍郎,那全是各部实权人物。
熊文举是这批非进士籍佐贰官升官的主要反对者。
毕竟他就管考核。
甚至他都已经完成了另一份补缺的名单,而他的名单上,知上元县就是吕宫,但马士英以尚书身份硬给改成了阎应元。
当然,这个吕宫还不知道。
要知道的话估计都该扎小人诅咒马士英了。
“有一些,不过不够详细!”
马士英坦诚地说。
“给我吧,锦衣卫会让它变详细的。”
杨庆说道。
马士英笑着点了点头。
这样就可以杀一儆百了,只要到了锦衣卫手中,那熊文举也就别想再出来了,而且这不是他检举的,这是锦衣卫在监察官员时候,从其他某个案件上牵扯出来的。锦衣卫有权将这些官员贪腐案上报监国,理论上这种案件不需要归锦衣卫管,但至少目前大明的司法制度下,监国可以给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也可以给锦衣卫自己审。总之不存在程序上的问题,然后贪腐案在黄端伯这个中立的刑科给事中那里,基本上是没有不签驾贴的,尤其是熊文举和他都是江西籍的,这种多少有些道德洁癖的人更会毫不留情。
然后剩下就是狼穴那些刑具的事情了。
总之熊文举算完了。
“另外,其同党颇多!”
马士英补刀。
“三分之一?”
杨庆说道。
“四分之一吧?”
马士英犹豫了一下说道。
“依你,四分之一就四分之一吧!”
杨庆说道。
就这样吏部四分之一的文官一下子被他们的尚书推进了狼穴。
“瑶草公真是我大明栋梁啊!”
杨庆感慨地说。
“但他们会感激你!”
杨庆指着阎应元说道。
“不喜欢你的终究不喜欢你,你无论做什么,都很难改变这一点,哪怕你继续提拔那些进士,他们也只会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不会认为这是你给了他们帮助。
所以你根本不需要管他们。
而这些人不一样。
他们会记住你的提携,记住是你让他们脱颖而出。”
他紧接着说道。
马士英笑而不答。
他这个人出身复杂,甚至准确说他也是东林党外围,他巡抚宣大的时候被太监拿下,就是因为他和东林党关系密切。后来重新起复也是因为东林党大佬周延儒当了首辅,后者是拿钱买上去的,马士英的好友,被东林党硬生生逼成阉党的阮大铖赞助了整整一万两。原本阮大铖是想重新回到东林党,但其他东林党坚决反对……
不得不说这真过分。
老马当初变节可是被他们给硬生生逼的,可怜他是东林点将录里面的没遮拦,那是骨干啊,当初左光斗已经说好是他当吏科给事中,甚至因为这个把他召到了京城。结果赵南星,高攀龙,杨涟合伙欺负他,给了高攀龙的弟子魏大中,这才气得他倒戈投靠魏忠贤,现在都过去十几年了他腆着脸拿钱买好居然还不行。
这简直就是欺负人啊!
最终阮大铖只好举荐了自己的朋友马士英,毕竟周延儒那一万两已经花了,收钱不办事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在东林党内部不反对的情况下以马士英代替阮大铖。
这就是马士英和阮大铖的关系。
所以原本历史上弘光朝他俩被东林群贤视为狼狈为奸。
但作为贵州人的马士英,哪怕已经属于东林党外围,却依然被视为边缘角色,属于哪种身份很尴尬的,东林党内部是不会带他玩的。
这也导致他在崇祯时候同样官职尴尬。
崇祯其实更喜欢他。
最初崇祯南渡后,是想用他来取代有节操但没实干的史可法,所以给他加了大学士头衔,理论上已经是辅臣,但东林群贤就是非要把他挤到凤阳做炮灰,就是非要史可法独揽内阁大权。后者真没什么实干才能,真论起来甚至不如袁继咸,路振飞,更比不上一直在凤阳牢牢控制住一帮骄横跋扈的军头,至少尽职尽责地保卫淮河防线的马士英。
但东林群贤就是反对他回京,在他们看来马士英这个出身低微……
他不是世家子。
他本性李,穷人家出身,后来被贩槟榔的商贩收养,当然,准确说应该是从他父母手中买走,然后改姓马并入贵阳籍,通过科举一步步走出来的,和史可法这样前东林精神领袖级别人物的弟子比起来,明显符合那小人幸进的标准。这才使得马士英逐步靠拢勋贵集团,并且加入勋贵一起对付杨庆的行列中,结果勋贵集团却惨败,但杨庆却饶过了他,而且因为黄得功的缘故,还重新起用他做云南巡抚,之后他就杨庆的党羽了。
但他也不能说是杨庆亲信。
云南巡抚是个苦差事,顶多杨庆把他打发过去劳改的,话说卫所改革过程中,可不仅仅是有人爆杨庆,他也挨过黑箭的,要不是头脑清醒的他常年里面穿胸甲,这时候命早就丢在云南了。
不过这也算好事。
因为这一箭他算是得到了杨庆最终的谅解,然后接吏部尚书的缺。
当然,这也是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