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大哉乾元

护国公 木允锋 4624 字 10个月前

当然,这样的结果是外面义军越来越多。

那些士绅可都急着搭上反正的列车,避免以后杨庆拉清单,他们只要来参与对清军作战了,杨庆就无论如何都不会跟他们算账。毕际有其实是反应慢的,毕竟他家在王村,反应快早就该加入义军了。而且他也没敢直接去淄川,先是来周村报个到,先把名报上,然后什么时候上前线……

那再说吧!

然而毕自严的在天之灵终于保佑他儿子了。

“快,去接援军,帮忙运输重炮!”

那军官很不客气地说道。

“将军请带路!”

毕际有立刻清醒,知道自己撞大运了,他激动地拱手说道。

“不用带路,自己去刚斧寨码头,我还得继续叫人!”

那军官说道。

“呃,刚斧寨?!”

毕际有愕然道。

刚斧寨,小清河码头。

在这条即便是夏季也不算宽的河面上,无数的沙船或停靠码头,或者直接在浅滩冲滩,同样无数全副武装的明军士兵正踏上河岸,到处都是一个个正在整队的方阵。不过这些不是北方驻军的那些战车步兵,他们没有战车,只是纯粹的步兵,以长矛和火绳枪武装,但身上的盔甲略多于战车步兵。后者只有胸甲和头盔,毕竟他们有盾车保护,这些则是清一色的半身甲,只是双臂减少防护,以方便于更快速装填子弹。

“这是神兵天降啊!”

毕际有看着眼前这片钢铁的反光惊叹道。

谁也没想到明军的增援是以这种方式到达,这就是海军陆战队第二军下属的那个主力旅,核心全是朝鲜战场上的老兵。他们没有随其他各旅向胶州和潍县进攻,而是在莱州装船沿海岸线到达小清河口,趁着夏季水量还算丰沛,直接以本身就能够进入内河的沙船进入小清河,绕过目前清军正在坚守的潍县,逆流而上直达邹平进入主战场。

不要小看小清河。

这条现代完全没人关注的小河从南宋初年开始,就是济南最重要的水运通道,半个山东的物资几乎都依赖这条河的运输。

而这个旅带来了真正的重武器。

“你们是义军?”

一个将领模样的走过来看着毕际有说道。

“淄川生员毕际有见过将军,家父是先帝时候的吏部尚书,生员身陷虏中三年,无日不思为国效力,今日终于重睹王师风采!”

毕际有很夸张地说。

“很好,我会向上级为你请功,带着你的人,帮忙把这些大炮运到淄川城下,轰开淄川全歼建奴就看它们的了!”

那将军说道。

毕际有顺着他手指望去,紧接着倒吸一口冷气。

在小清河畔的浅水中,一艘平地沙船搁浅着,在船上一门巨大的火炮指向他们,那炮口几乎赶上旁边士兵的脑袋。而船头大批士兵正在忙碌着用沙子和石头堆起一道沙堤,沙堤上铺着一块块长条型木板,木板上装着两根黑沉沉的铁条,而大炮两旁轮子同样也是铁的,而且这样的大炮不只一门,在两旁还有七门同样的大炮……

“二十斤攻城炮!”

那将军不无得意地说道。

“快,都打起精神来,把这些大炮给王师运到淄川!”

毕际有立刻亢奋地喊道。

他身后数百名以毕家佃户为主的民团立刻涌上去,很快他们就和那些士兵一起,再加上征用的牛和原本用于拉炮的马匹,拉住一个个连接在大炮上的绳索……

“拉!”

毕际有一起拽着绳索,很是卖力的高喊道。

所有人立刻同时用力。

那大炮的双轮缓缓转动……

“卿有何策?”

多尔衮惊喜地看着陈名夏。

后者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然后扫视一下两旁的同僚,那架势恍如孔明复生一般。

“诸位,难道忘了包税制?”

陈名夏说道。

“胡,大元旧制?”

刘余祐愕然说道。

紧接着恍如醍醐灌顶般,那些无计可施的大臣们,一下子看到了乌云中的阳光!瞬间就连这间大殿都仿佛明媚了许多。

的确,还有一种制度!

一种可以两全其美的制度。

同样也是一种经过异族统治的检验,并且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制度,也就是元朝普遍实行的包税制。这种制度既满足了士绅们的免税特权,又可以最大限度保障朝廷的财政,尤其是经历了时间检验,更是在当年广受士绅的好评,以至于他们对大元朝始终保持着深厚感情。

话说哪怕明朝建立后,士绅们还在念大元朝的好呢!

他们甚至不惜蛊惑朱元璋以承认元朝的正统性来为异族洗地,这也是朱元璋犯是最大错误,也可以说是他最重要污点,生生把一个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大义给污染了。事实上朱元璋完全可以向上追宋朝来完成朝代更迭,根本不需要接蒙古的茬,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是尊龙凤年号,而龙凤年号就是红巾军以韩林儿自称宋徽宗后代,以复宋为号重建宋朝所定。朱元璋完全可以完成这个延续,洪武年号上承龙凤,朱明上承赵宋,这是正得不能再正的大义,但最终还是没扛过江南士绅的蛊惑最终犯了这个遗害无穷的错误。

由此可见士绅们对大元朝的怀念是多么深切。

“何为包税制?”

多尔衮疑惑地说。

很显然他对于这段历史了解得还不够清楚。

明朝没有包税制。

尽管后期的税监有点近于包税制了,但仍旧有本质的区别,而多尔衮可能熟悉明朝税制,但对三百年前的东西就未必知道。

“摄政王,此乃大元朝所行的一种善政,即将税收包于某人,每年定税额给这个人,他负责收税,只要他能够收足定额就行,无论他向谁收如何收都与朝廷无关。”

刘余祐忙解释道。

多尔衮同样也秒懂了。

他也是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这后面的含义,他把税收定额包给各地的士绅,这些士绅每年给他满足定额的,但士绅怎么收,找谁收,这个不关他的事了,他得到钱粮就行。而这些士绅肯定不能收自己的,豪强大族的也不能收,最后肯定还是收那些小地主自耕农甚至佃户的,这样士绅要的特权也有了。

而朝廷统治地方的标志是什么?

不就是收税吗?

换成包税制就代表着地方权力完全给了地方士绅,这些家伙有自己的民团武装,有收税权,财政武力统统到手,而且还掌握舆论权,拥有宗族控制权,这么多权力在手,朝廷的地方官员就纯粹摆设,就跟元朝时候的世侯一样了。

但和元朝也有区别。

那就是八旗没有蒙古骑兵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控制权更弱。

但是,这真解决了问题。

“大哉乾元,令人悠然神往,如此善政的确可行!”

多尔衮感慨道。

他就没好意思问问蒙古人是怎么没混过一百年的,话说哪怕从灭金开始算也不过一百四十年,真要从灭宋开始算,还没混过百年。不过对他来说这不是问题,这时候他哪敢想什么百年!要是不把这些混蛋哄好,估计明年这个时候,自己就该在沈阳等待接下来的严寒了,这时候他是能撑几年算几年。

百年?

至少目前局势真不敢想啊!

而那些大臣们同样带着兴奋互相议论着。

很显然他们得到了想要的。

他们就没好意思说,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恢复和平后,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持续下降的时期,蒙古人这个堪称耻辱性的纪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包税制,这种制度给底层带来可以说敲骨吸髓的压榨。当那些承包了各种税务的色目人和豪强士绅,有了税收的垄断权后,他们也就不再有任何顾忌,想怎么压榨底层百姓就怎么压榨。

不仅仅是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