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你真坏

护国公 木允锋 3505 字 10个月前

钓鱼岛,东沙,西沙……

几乎这一圈海岛上全都有储量可观的鸟粪资源。

光永兴岛就达二十万吨。

这些鸟粪支撑大明农业十几年毫无压力,十几年后就再向外扩,那时候航海技术也足够支撑,无非就是去西太平洋那些海岛继续挖呗。一座瑙鲁估计就够支撑到化肥时代来临,而瑙鲁距离大明约万里,但依靠着赤道流和黑潮却是最适合海运的。这些鸟粪对于杨庆来说同样意义重大,这是给那些土地补充养分的最好手段,哪怕仅仅在运输最便利的江浙和福建大量使用鸟粪,也能让这片区域的粮食产量暴涨。

“这种东西你准备如何使用?”

宋应星抓着一把鸟粪说道。

“国营,新发现的鸟粪岛都是大明皇帝陛下的财产,故此也只有大明皇帝授权的肥业公司有权开采。但开采的鸟粪不会到市场出售,它的用途只有一种,作为奖励奖给那些能够为朝廷提供合格军马的,提供的越多奖励的越多。

至于这马是自己养的还是其他什么来源弄到的,这个就与朝廷无关了。

总之,这是奖品。

马依然会按照市价购买,鸟粪是额外奖励,向朝廷出售一匹合格的军马就可以额外得到一袋鸟粪,出售一千匹就可以得到一千袋,总之出售的越多得到的鸟粪越多。而皇庄农户同样可以种植牧草,然后就近提供给驻军,这些牧草同样可以换鸟粪。这样估计不出十年,我就能用鸟粪换来十万骑兵,三十万车载步兵,彻底扫荡周围所有那些威胁中原的胡虏。

杨庆说道。

“那谁去给你挖鸟粪?”

宋应星说道。

“奴隶啊!”

杨庆一脸纯真地说。

“你口口声声鼓吹民权,自己却要大肆使用奴隶?”

宋应星无语道。

“这与我鼓吹民权有冲突吗?民权,首先得是民,首先得是我大明的百姓才算民,不是我大明百姓的当然不算民更不会有民权。比如最近海军在台湾俘虏的一千多红毛人,他们会直接送到钓鱼屿去挖鸟粪,直到东印度公司为他们支付赎金。我会给他们规定每天需要挖的数量,然后完成的会获得淡水和食物,如果不能完成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以后所有在战场上俘虏的异族,统统都会扔到这些岛上去挖鸟粪,用挖到的鸟粪换取他们的食物和淡水,挖不到的就饿死好了。”

杨庆笑着说道。

话说他的这个产业链可是精明得很,基本上将投入降到最低,哪怕提供给战俘的食物也可以以鱼为主,反正钓鱼岛周围有的是鱼。

最多给他们补点维生素。

这个可以定期运点在台湾摘的水果给他们。

同样这也可以刺激民间养马贩马的热情,尤其是那些走私粮食的,他们可以去和多尔衮交换马匹,哪怕多尔衮不愿意这样,他们也可以逼着他愿意。毕竟多尔衮在北方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粮食,而这些走私商再用战马获得鸟粪的奖励,将鸟粪出售换取更大的价值。

他们肯定会这么干的。

而南北之间主要走私商都在锦衣卫的黑名单上,只是为避免北方百姓饿死没抓而已,等哪天差不多了就一网打尽。

抄家!

“你打着皇帝旗号发圣旨,就不怕这些代表真以为是皇帝的旨意?”

张嫣说道。

实际上杨庆也不是假传圣旨。

南京监国这边有些重要事情还是要送到长安,让朱慈烺签字的,从南京以驿马接力传递,走商洛道到长安用不了几天。然后李自成这个面子也会给的,他负责让朱慈烺签名,再同样驿马传递送回南京,监国这边盖上玉玺。

这就算履行完程序了。

包括召集四民代表的事情也是以同样方式,先内阁拟旨,再送朱慈烺签字,然后拿回来盖玉玺。

所以圣旨是不存在假传的。

这是内阁草拟,皇帝同意,监国行玺的正品圣旨,只不过皇帝没有不同意的权力,监国所行玉玺是忠勇侯抱着她然后自己盖的而已,但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就变成了长安的皇帝接到南京监国申请,对科举改革认为有必要,但又不知道老百姓的意思,特意召集四民代表共议,四民代表多数同意那就正式实行,四民代表多数不同意那就拉倒,这件事的主导者变成了皇帝。

老百姓高喊的也是吾皇万岁!

但是……

“东林群贤为何迎他?”

杨庆说道。

“你真坏!”

张嫣立刻明白了,一脸妖媚地笑着说道。

东林群贤迎朱慈烺的目标就是把他当对付杨庆的武器,而对付杨庆目前来讲第一要务是阻止科举改革,所以朱慈烺回来后,必须得给他们阻挡住科举改革。他以科举改革召集的四民代表,然后四民代表在南京会议确定了进行科举改革,他回来却推翻这个决议……

这是玩我们吗?

那些第一次拥有裁决国事的权力并且在接下来几个月里,不断受到民权思想轰炸,参观了皇庄里好日子的代表们会立刻被激怒,剩下只需要杨庆以他们支持者身份振臂一呼而已。

“那皇帝不这样呢?”

张嫣说道。

“那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杨庆说道。

的确,那时候东林群贤第一个不答应,朱慈烺如果接受四民大会的决定,那他就是背叛者。

东林群贤会清理叛徒的。

实际上就算朱慈烺回来,只要他不是头脑简单的,就不会立刻对杨庆这个权臣动手,这种事情需要进行长期布局,需要对杨庆掌握的军队和锦衣卫内部分化瓦解,需要把杨庆的羽翼先剪除。甚至皇帝还得扮演足够长时间的傀儡,这期间得不停给杨庆加官晋爵,对他言听计从以迷惑他,这才是标准做法,总之按照历史上的套路,这没个三两年根本不可能。

但只要有一科新科举完成,那么东林群贤对官场的控制也就瓦解了。

所以东林群贤等不了。

他们必须要朱慈烺回来就以雷霆手段阻止科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