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后的杨庆低声骂道。
当然,匆忙召集部下准备出动的黄得功是听不见这话的。
话说顺军的确按照剧本干了,可杨庆却没想到明军没按剧本啊!
袁宗第率领四万顺军趁着冬季严寒淮河封冻,踏着坚冰渡过淮河佯攻凤阳,原本他是不需要打下的,他只是给崇祯调走黄得功这个唯一妨碍计划的家伙提供一个借口。毕竟黄得功是高杰的后援队,一旦盱眙危急他是肯定要提前北上天长的,这个家伙的战斗力要想守住天长还是没问题,他要是不调开整个戏是没法演下去的。然而让人无语的是袁宗第刚一渡河,凤阳总兵刘良佐就不战而逃,抛弃了大明中都,而且所部居然还有近万人投降了袁宗第,凤阳总督马士英和守备太监卢九德在混乱中逃到临淮关并与守将牟文绶固守临淮。
但原本预计中弃城而逃的高杰却坚守在盱眙,至今还没有逃跑的意思。
估计此时高一功正在骂娘呢!
“没一个省心的东西!”
杨庆在狂奔的战马上喟然长叹。
此刻他正和黄得功一起向合肥狂奔。
他来传旨时候调用高得捷五百骑兵,而黄得功所部也有五百精锐的家奴骑兵,两人的目标是挡住溃逃的刘良佐阻止其进合肥。
老刘明显是不安好心。
他是想抢这时候江北除了扬州淮安以外剩下最好的地盘,这家伙在凤阳拥兵十万,无论如何不战而逃是不正常的,他想换一个更好的地盘是真的。必须得明白,这时候这些家伙实际上已经是军阀,保存实力并且抢最好的地盘是他们最喜欢的,原本历史上这些家伙为了争驻扎扬州差一点火并呢。而此时江北各镇地盘最差的就是刘良佐,凤阳出了名的穷,可以说除了朝廷的军饷很难有其他好处。
刘良佐明显想跟左良玉学。
他借着袁宗第的进攻,弃凤阳南下挤占曹友义的防区,把这一带最富庶的合肥和安庆控制在手,那就可以像左良玉一样舒舒服服地发财了。
至于崇祯那里……
他有十万大军,崇祯还能把他怎么样?
左良玉能割据武昌,他凭什么不能割据合肥安庆?惹火了信不信他带着部下出巢湖奔南京去讨说法?
说到底江北这片地方就是预备当战场的。
他们这些全是朝廷的炮灰,无论他还是他部下招纳的那些北方南逃而来的杂牌们都明白这一点,朝廷要的只是他们在这里当屏障,但本身这片地方如何衮衮诸公们并不在乎,既然这样那就凭本事抢地盘了。有土斯有财,有财斯有兵,有兵斯有威的道理,民国时候军阀懂,这个时代的军阀们同样也懂,刘良佐堵在凤阳这个又穷又危险的地方当炮灰,哪天顺军南下第一个挨刀,明显不如抢一块又富又安全的地方当土皇帝更舒服。
庐州和安庆就很好。
曹友义无非就三万关宁军,而且一半在信阳前沿,合肥实际上只有万把人,他完全有能力将其吞并。
但这就是作死了!
那合肥和安庆可是杨庆的禁脔。
“在那儿!”
黄得功突然喊道。
杨庆抬枪头看着远处,晴空下漫天尘埃为蓝色天幕染上隐约的混浊。
“走!”
他挥鞭喊道。
“忠勇伯,花马刘可不一定给我面子!”
黄得功提醒他。
他和刘良佐关系还算可以,原本历史上刘良佐还想亲自劝降他,很显然他以为忠勇伯这是要借他面子劝说刘良佐……
话说他还是太不了解忠勇伯了。
“那他就得给这个东西面子!”
杨庆狞笑着说,
说完他从旁边副马上拎过一个长木箱,然后打开从里面拎出两柄造型诡异的武器,交叉在胸前很是陶醉地欣赏着。
此物并不算长,实际上不足半丈,但却是通体钢铁所制,应该是铁管制成的柄,前端就仿佛镰刀龙的利爪般,三根钩状利刃下抓,中间一个短剑般的三棱锥直向前,左侧还有一根略短的如戟枝般的三棱锥横伸,整个造型就像一个弯起食指无名指小拇指,伸开大拇指,中指向前的手……
好吧,这是挝。
或者说他魔改版的挝。
方天画戟已经满足不了他的审美了。
而且方天画戟也不够耐用,毕竟戟杆还是会损坏,另外方天画戟是长武器,这东西并不适合密集的混战,太长的戟杆经常会出现抡不开的尴尬情况。
剩下的武器里狼牙棒最好用,可狼牙棒太重。
于是最终他选择了李存孝的武器来作为自己马上混战的标配。
这东西的柄其实是钢管的,只不过里面又镶了木头,而前端虽然看着狰狞恐怖,但也只不过是些变形的破甲锥,这样两柄加起来也就才不过六十多斤,可刺,可抓,可凿,可砸,几乎堪称完美的马上混战武器。
“这个比你的面子大!”
他很诚恳地说道。
说完他骤然催动战马。
就在胯下战马的狂奔中,他右手铁挝呼啸落下,带着碎木的飞溅瞬间掠过路旁的一棵大树。
黄得功紧随其后。
看着那树干老黄立刻寒了一下。
那树上连树皮带树干整个被撕去了一尺见方的一块,最深处足有三指,就像一个不规则的毒疮般触目惊心,四道深浅不一的爪痕清晰可见,这要是抓在人躯干上,那别说开膛破肚了,整个身子都得被撕掉半边啊!他用惊悚的目光看着杨庆背影,和两旁亲信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跟在了杨庆身后。
几分钟后他们迎头撞上了刘良佐的溃兵。
“换马,列阵!”
杨庆带住战马,一举右手铁挝吼道。
他身后五百关宁铁骑立刻换上了随行的战马列阵,这支骑兵实际已经是真正的重骑,就连铁甲都是工部特制的,全是大片的甲叶,双臂没有披膊,而是和身上衣服一体的铁臂手,大片连缀起来的铁甲从肩膀延伸到手腕,从外观看更像是后来郑成功的铁人军。
五百骑兵列阵后完全一片钢铁的寒光。
就在同时黄得功部也完成列阵。
他们就不能算重骑了。
所以黄得功很懂规矩地把自己的部下放在了两翼。
一千骑兵就这样完成列阵,在寒冬的旷野上静静等待,人和战马呼出的水汽在铁甲的寒光中飘荡,而在他们前方干枯的灰色中,一道隐约的黑色仿佛海水的潮涌般带着漫天尘埃逐渐清晰……
(明天上架,跪求首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