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明律他是否算大逆罪?”
杨庆说道。
“算!”
解学龙犹豫了一下说道。
“大逆罪是否株连九族?”
杨庆说道。
“是,但是……”
解学龙还想辩解。
“解尚书,法律只有是或者不是,没有但是,您既然是刑部尚书,就请不要跟我说什么其情可原之类,法律之所以是法律,就在于它是不可违反的铁律,犯了罪就必须依法处置。若法律皆讲什么其情可原,那这法律意义何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藩王宗室犯了法也一样要依照大明律处置,这是太祖皇帝制定的,谁也无权违反,王永吉也没资格例外!他既然犯了罪,而且还是犯了大逆之罪,那么他就必须得依照大明律来处置,而大明律明确规定了,大逆之罪株连九族,那么就得株连九族,你说无以显示陛下仁慈,那请问是陛下的仁慈重要还是太祖的大明律重要?”
杨庆说道。
“呃?!”
解学龙无言以对。
倒不是说他们辩不过杨庆,关键是他们没有为王永吉辩护的理论依据,无论是不是王永吉主谋劫持圣驾,他在山海关上而且还是矫诏的内阁首辅这是确凿的,那矫诏的圣旨是铁证如山。
那么他就是大逆罪。
同样他也就得诛九族。
“陛下,北京之事不过权宜之计,闯逆犯阙使皇后罹难,此仇可谓不共戴天,王永吉虽做错了,但他所尽者依然臣子之责,若借兵剿寇之计真得成功,大明未必尽失北方,以此论之王永吉无罪,其身死已属可悯,若再株连其家人就可哀了。”
都察院右都御史高倬说道。
“那你的意思就是陛下错了?”
杨庆说道。
“陛下当然无错,但此一时彼一时,当时陛下身陷险境,不得不与闯逆虚与委蛇,此时……”
高倬说道。
“此时又如何?我需要提醒诸位,李自成是主动归降陛下,李自成是当着北京数十万军民的面主动向陛下请降,他的秦王乃陛下所赐,到现在为止他依然还是大明的秦王,陛下委以北方之任,留其辅佐太子镇守北京抵御建奴南侵。王永吉吴三桂等逆党为一己私利,煽诱吏民离间陛下与秦王,将陛下南幸之举,污称为陛下为秦王所逐,以此引建奴入关。我大明太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成祖扫北使鞑虏授首,而王吴逆党欲引建奴入关使华夏之地重染腥膻,若其成功则置太祖成祖于何地?此时诸位反而为其辩护,鄙人很费解啊!难道诸位就不怕孝陵震怒吗?”
杨庆说道。
“呃?”
高倬也闭嘴了。
既然如此……
“回去喝茶!”
杨庆很干脆地对高得捷说道。
“呃?”
高得捷有些意外地看着他,很显然这不符合杨爵爷风格,以这位爷的脾气难道不是应该抡起大棒一顿狂砸吗?这怎么换风格了?难道他对这些秀才们还有什么尊重?
“史可法来迎驾了!”
杨庆拍了拍他肩膀说道。
的确,史可法率领南京群臣已经到达扬州迎驾,他们原本应该在那里等待崇祯的到达,但皇帝陛下和锦衣卫在高邮遭到闹事的青虫阻挡,那他身为首辅就得来解决了,他如果连这点小事都不能解决,那这个首辅也就干脆别干了!
话说下马威应该不是史可法的意思。
这一点杨庆可以确定!
倒不是说因为史可法的历史形象,事实上他的历史形象除了扬州殉国也就没有别的了,而是因为这个人相对比较迂腐。
或者说他有点读书读傻了。
这一点从原本历史上皇位之争可以看出,尽管事实上的东林党首领水太凉坚决反对,但实际主持南京六部的史可法还是尊重了皇位的继承规矩,选择了东林党也就是他本身所属的这个政治势力所反对的福王。然后就算弘光继位后他受到受到排挤,也只是到扬州督师以示回避来对待,这是一个因循规则,没有胆量打破规则的人,简单点说就是他严格遵守那些伦理纲常的东西,所以扬州失守他也选择了最符合伦理纲常的自杀以殉主。
这样的人不会玩这个的。
他或许会在崇祯面前死谏,但他不会对崇祯玩这种阴谋。
当然,这并不妨碍杨庆坑他,事实上接下来史可法将是他的主要政敌,把史可法搞下去符合他的利益,大不了搞下去后,给这个南明的标志性悲情人物一个安享晚年的下场。现在既然南方士绅要给崇祯来一个下马威,那就反将一军好了,如果史可法这个老东林和江南士绅心目中理想的首辅解决不好这个麻烦,那么崇祯就把他干脆撤职,连这个都处理不好,那要你这个首辅何用?
“去,让人准备酒菜,还有那池子里鱼都挺肥的,我看见还有几只鹿,那咱们就别客气了,弄些木炭架起烤架,让兄弟们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再让王家那几个姬妾唱个小曲,咱们也算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杨庆说道。
“卑职这就去办!”
高得捷立刻眉开眼笑地说道。
杨庆挥手让他离开,然后看了看对面那些愕然的青虫们,紧接着也转身走回王家大门,顺手拉过了旁边一个哆哆嗦嗦的少女,在她惊恐的尖叫声中身后大门被两名锦衣卫关上了,留给外面那些青虫的最后画面,是他嚣张地把人家搂在怀里。
怒骂声立刻在门外响起。
门内的杨庆起头看着旁边俯瞰整个蝶园的奎楼上,那里一个五六十岁的文士正在用望远镜窥视他。
他向着对方露出xie恶笑容。
紧接着他竖起中指,就在对方愕然的目光中,把那少女扛在肩头大笑一声向前面的房间走去……
崇祯得到报告后,迅速明白了杨庆的意图,同样也明白了这件事背后隐藏的东西,这的确就是一个针对他的下马威,既然这样那就反将一军好了。原本已经准备前往扬州的龙舟被崇祯叫停,高邮士民阻圣驾,这龙舟还怎么往前走?高邮士民阻圣驾难道是扬州百姓不欢迎圣驾?扬州百姓不欢迎圣驾,难道是江南百姓都不欢迎朕幸南京?朕很惶恐啊,朕也很不安啊,为什么江南百姓不欢迎朕呢?朕很迷惑啊,所以朕暂时不走了,在不搞明白江南百姓欢迎不欢迎这个问题之前朕也没法走了,朕总不能逆民意而行硬要去南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