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他们的麻烦大着呢!
至此明清顺三国杀格局确立,大明朝廷控制淮河以南,但这里面很快就要不包括四川了,大顺或者说大明秦藩控制区南至淮河秦岭,西至河西走廊,北至宁远,宣大,陕北,而这条线以北属清朝,理论上向西到河套一带,不过实际上蒙古各部对其都是依附而已,除了科尔沁各部还算亲密,其他都只是名义上臣服但根本不会听沈阳的命令。
而单独一家的还有张献忠。
他之前向李自成的大顺称臣,但李自成已经去掉了帝号,那么他是否向李自成继续称臣还不好说,不过李自成就算南下,首先也得先把他解决以配合运河线的进攻攻玩蒙古灭宋,所以双方不会是朋友关系,不排除张献忠会主动向崇祯靠拢,毕竟李自成对他的威胁会更大一点,而四川在人口上的劣势也不足以让他对抗李自成。
不过此时的张献忠还没拿下整个四川。
他刚刚开始在四川的攻城掠地,但他拿下四川也只是时间问题,原本历史上这个过程他仅仅花了几个月时间,到崇祯十七年秋末他就已经基本上完成对四川盆地的控制,甚至扩张到汉中和陇南一带。这个速度意味着他在四川也没有遭遇过太多抵抗,基本上和李自成一样所向之处望风而降,事实上真正抵抗他的主要是秦奶奶,但秦奶奶是自保,她在之前为大明贡献了太多青壮,这时候已经没有能力做别的了。
她只能确保张献忠不染指贵州。
而崇祯就算到南京也没有能力在这段时间內向四川派兵增援,这时候距离张献忠攻破cd也仅仅还有不过两个月而已,崇祯到南京一路顺利也还得差不多一个月以上,所以张献忠肯定还是会拿下四川。
但他如果再把蜀王一家干掉,那他就算想称臣也不可能了,哪怕崇祯不在乎蜀王一家的死活……
实际上死光了更好。
对于崇祯来说这些宗室减减丁完全是一件好事,但即便这样他也不可能不顾舆论接受张献忠,李自成那是没办法,那是为自保,然后皇帝不能食言,已经答应了就只能认,更何况还有太子这些人质在,官员们也不敢置太子的生命于不顾逼崇祯食言,江南士绅也怕他南下,所以才上下一起捏着鼻子接受这个结果。
但张献忠不一样。
他威胁不了江南士绅们,蜀王一家也不够人质的资格。
可张献忠如果不拿下四川,然后可以关起门做土皇帝,那么他也不可能找崇祯谈和平,拿下四川才是他向崇祯示好的前提。
总之他那里的事情有些麻烦,最后会如何发展杨庆也很难推算出来。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张献忠割据就割据吧,这个人又不是真的咱大清编小说编出来的杀人魔王,事实上他在四川做的最狠的无非就是血洗了蜀王府,其他那些绝大多数都咱大清文人们的如橼巨笔干的。不过就朱至澍那敌人打上门了才拿出五万两银子犒军的货色,被血洗基本上就是咎由自取了,话说他可是藩王中头号富豪。他那个蜀王不仅仅是他一个亲王,下面还有十九个蜀藩系统的郡王呢,然后在下面还有无数其他各级爵位,这里面最低的奉国中尉俸禄也是两百石,整个蜀王家族繁衍两百多年,积累下的财富根本无法计数。
然后就拿出了五万两。
而且三万给cd守城的,两万给重庆守城的,话说吝啬到如此地步也算是奇葩了。
把地瓜的金手指给李自成开上也就算杨庆对他很负责了。
事实上也没别的办法。
明末这个小冰河期剩下的招除了学咱大清减一多半人口,让原本的不足的变足了之外,也就只能是让老百姓啃地瓜了,李自成这边尤其如此,什么渔猎之类都连想都不用想,就像老李说的,陕西的饥民连苍蝇都吃光了,河里的鱼山里的野兽还能剩下那未免也太夸张了。
海里倒是有的是鱼。
但杨庆可没有大马力拖网渔船。
这是个农业国度,那么也只能向土地要食物。
而要想让土地在这个悲剧的时代提供更多食物,那么也就只有推广地瓜这一个选择,至于什么玉米土豆都省省吧。
玉米是必须得育种的,中国的玉米直到光头佬的时代依然只是一种很鸡肋的作物,除了东三省这种荒地多的地方,其他各省的玉米都只是种在那些山岭薄地补充主要作物,没有人把它真当主粮种植,很大程度上就是育种技术太差,真正解决玉米推广问题是建国后那些乡村里的农业技术员们,直到九十年代初农村种玉米还得先找治种的买种子。
后来就换成种子巨头们了。
所以不先教出育种的这东西根本没法推广,而教育种的那就得需要时间。
北方至今还到处饿死人呢!
那些饥荒中的老百姓等不了那么久的。
至于土豆就更别扯了。
现代真正推广开的土豆,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流传过来的,真以为这个时代的老百姓都不知道土豆这东西能吃啊!只是这个时代流入中国的土豆根本就没什么卵用,也就是当个新鲜物,指望它拯救饥荒那么结果就是更大的饥荒,爱尔兰人用三分之一的人口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土豆的真正推广,得到清末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土豆传入。
那是爱尔兰大饥荒之后欧洲人从南美重新引入培育的新一个种系。
这个时代只有地瓜。
这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麻哥的地瓜盛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必然选择。
实际上就算地瓜的推广也没那么容易,从福建广东这些亚热带地区一下子引到寒冷的北方,绝对不是拿几个地瓜来就能解决,育秧,插秧,冬储这些统统需要技术,它的确是扯根秧子就能活,但产量不一样啊!哪怕育秧不够好都会影响产量的。虽然这些技术都简单到现代人看来根本与技术二字不沾边,但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们的北方百姓来说,每一个环节都神秘的像男学生眼中的女厕所一样,真以为地瓜就那么容易推广吗?咱大清一直到十全老狗时代,才把这种东西推广到南阳一带。
好在杨庆好歹还能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挖出点东西来,说到底也是吃过几年地瓜干面饼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