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九章 变化的时代

寒门状元 天子 4690 字 9个月前

听到自己被张懋派人盯梢,谢迁心情不是很好,黑着脸道:“张老公爷要问的事情,在下回答不了,还是另请高明吧。”

“嘶……于乔啊于乔,你都一大把年岁了,为何还这般小孩子脾气?”

张懋苦口婆心劝解,“你当老朽是来跟你示威的吗?你可知道刘瑾倒台才多久,张氏兄弟便做了多少恶事?如果只是普通贪赃枉法也就罢了,老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不知,但他们如今已发展到欺压良善,强占人田宅,甚至辱人妻女……简直是要把大明皇室的脸给丢尽……你刚刚去见了太后,难道老朽就不能问问?”

谢迁黑着脸道:“张老公爷想知道的,在下都已回答,没说的也就是未发生……如此张老公爷还不放心?”

张懋有些烦躁,摆摆手:“也罢也罢,看来于乔你是被刘瑾擅权给整怕了,唯一在意的便是禁绝下一个刘瑾出现……身为文臣之首,对于皇亲国戚为非作歹居然浑不在意,甚至还想跟张氏外戚走近些,是吧?”

“老朽不多跟你多说,不如去见见沈之厚……你有什么话让老朽带过去?没有的话,老朽这就告辞!”

本来张懋要见谁,谢迁没资格反对,但听说是要去见沈溪却是他打从心底里抗拒的。见张懋起身要走,谢迁赶忙上前阻拦:“公爷的意思,是要让沈之厚卷入这是非中?”

张懋停下脚步,神色间很是讶异,问道:“于乔的话,老朽倒有些听不明白,之厚本身就在这朝廷的是非恩怨中,他几时逃出去?”

谢迁脸色铁青:“外戚的事情,最好别让他牵扯进去……张老公爷不会是要强人所难吧?”

“原来于乔是想保护之厚……”

张懋摇摇头道,“但可惜,有些事之厚非理会不可,他如今是什么身份?京畿稳定朝廷才会稳定,涉及军机他想抽身事外?实在太过艰难!之前于乔不是想跟之厚说,让他向陛下进言,取消明年对草原一战?这会儿于乔你该有所动作了。”

言罢,张懋继续往外走,这次谢迁没有再阻拦,任有张懋离开。

谢迁赌气,没有出门送客,张懋随谢府知客出了府门,见国丈夏儒还在外边等候。夏儒见张懋身后无人,不由好奇地走了过来,道:“情况如何?”

张懋一摆手:“这于乔,脾气太倔了,想那沈之厚已掌控兵部,甚至陛下将军中事务悉数托付,但于乔就是不想让沈之厚出来主持大局……”

“那……”

夏儒迟疑了一下,又问,“寿宁侯和建昌侯入宫……”

“于乔没说什么,态度晦涩难明,现在看来我等只有去找沈之厚……相信以沈之厚的为人,断然不会跟谢于乔这般迂腐。”

张懋说着,又招呼了一下,意思是让夏儒上马车后再说。

马车启动,夏儒担心地道,“既然谢大学士对张氏兄弟为恶不管不问,那以后还是少来打扰,想他终归是清流,不会跟奸邪勾结。”

张懋不以为然:“彼一时此一时也,想当初,谁会想到朝中那么多正直的元老大臣会归附阉党?现在于乔行事太过偏激,谁知道他下一步棋会怎么走!”

夏儒道:“那你又能确定沈之厚会跟我们站在一道?”

张懋笑道:“沈之厚是什么人,或许国丈你不太清楚,这根本就是另外一头犟驴,认准了的事情绝对不会更改,尤其涉及军队事务,更不容许别人把手伸向他的一亩三分地……到现在沈之厚都没跟陛下提及取消明年平定草原的国策,就是想以此跟谢于乔分庭抗礼。”

“如此一来,涉及军务陛下只能倚赖沈之厚,偏偏他称病不出,一边对谢于乔示弱,另一边却继续拿强硬的态度表明不放权……”

夏儒吸了口凉气,道:“听你这一说,沈之厚不简单哪。”

“可不是不简单么?否则为何以谢于乔的为人处世,居然对付不了一个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后生?谢于乔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朝堂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一切都要看沈之厚的……”

记住手机版网址:

第一九八九章变化的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谢迁在张太后面前,要为自己留些脸面,所以把沈溪说成是个不成器的后辈。

张太后笑道:“哀家相信,有谢先生在,沈卿家一定会好好辅佐陛下,令朝堂稳定。不过朝中有一些传言,说是刘公公死后,有人想兴风作浪……”

说到这里张太后便顿住了,话语中明显带着试探。

这些东西她都是从张鹤龄和张延龄那里听来的,并不能十分肯定,她一向尊重谢迁,所以想知道这位首辅对如今朝堂持何等看法。

谢迁无奈地禀报:“陛下登基后,长久不临朝听政,对朝臣多有疏离,刘瑾才会乘势崛起……刘瑾伏诛后,陛下依然不开朝会,亟需有人代为打理朝政,如此一来自然便有风闻,说会有第二个刘瑾崛起,至于具体是谁,很多人都在传,却无实据,以老臣看来,多为政见不合之人互相攻讦,绝不可当真。”

“原来如此。”

张太后低下头,略微一琢磨,便觉得谢迁所言很有道理。

她心想:“两个弟弟说沈之厚会成为第二个刘瑾,权倾朝野,打压我张家不说,还会危及皇室安危。但想那沈之厚,一介文臣,始终跟皇室没什么关系,绝对不可能跟刘瑾一样,可时常在陛下跟前进言……他又不是太监!”

谢迁再道:“请太后娘娘安心,有老臣在,一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张太后微笑着看向谢迁,道:“有谢先生在朝,哀家的确可以放心。之前哀家见过寿宁侯和建昌侯,也就是哀家那两个不争气的弟弟,他们对谢先生充满了敬意……”

张太后觉得沈溪成为第二个刘瑾之事不靠谱,并且谢迁已做出承诺会帮忙“管教”沈溪,也就没那么担心了,在她看来,不管是谢迁还是沈溪,都是丈夫为儿子留下的能臣,实在没必要担忧。

她现在更想帮两个弟弟跟谢迁进行沟通,让谢迁这个首辅在朝中帮衬一下。

谢迁恭敬地道:“两位侯爷在朝中也算股肱之臣,当日诛杀刘瑾可谓居功至伟。”

言语中,谢迁对张氏兄弟充满溢美之词,张太后听了很高兴:“他们两个啊,实在不争气,不过对朝廷、对大明皇室倒是忠心耿耿,关键时刻不会动摇……以后谢先生有事,可以跟他二人商议,或许可以帮到谢先生。”

“不敢当。”谢迁行礼。

张太后面带笑容,好像之前的不愉快已完全释怀,道:“皇儿登基以来,荒于政务,以至于刘公公有机可趁,幸好有谢先生在朝辅佐,才转危为安。哀家会跟皇儿说,让他对谢先生多加礼重,将来朝廷内外的事情,还得多仰仗谢先生。”

虽然谢迁觉得张太后所言不太靠谱,因为现在连张太后自己都很难见到朱厚照一面,更遑论影响朱厚照对他的态度了,但没有揭破,依然恭敬行礼,心里嘀咕张太后差不多该说完了吧。

对于朝中阉党覆灭之事,张太后不太在意,刘瑾作为皇室家奴死也就死了,在她心里掀不起一点波澜,张太后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两个弟弟和朝中重臣和谐相处。

张太后看着谢迁,郑重地道:“哀家身在宫闱,对于外面的事情不是那么了解,谢先生以后要多帮帮我们母子,帮助张家,哀家在这里先谢过。”

说完,张太后站起身,往前慢走两步,恭恭敬敬地对着谢迁行了一礼。

谢迁赶紧还礼:“太后娘娘切不可。”

因为二人间有一段距离,再加上彼此身份相差悬殊,谢迁不能上去相扶,不过即便如此,二人这种相处模式似乎超越了应有的界限。

张太后直起身子,抬头看向谢迁,脸上笑意满满。

谢迁看过去,跟艳若桃李的张太后对视一眼,突然间心里多了一抹遐思,赶紧低下头来,身体连动都不敢动一下。

不知何故,张太后俏脸也飞起一抹红霞,手一摆:“天色已晚,还麻烦谢先生入宫,实在是哀家心中满是疑窦,急需有人代为解惑。现在哀家心中疑虑进去,眼看时候不早,就不耽搁谢先生的时间了。”

“老臣告退……”

谢迁说此话时,额头上的汗珠滚滚而下。

这气氛对他来说,太过压抑。

张太后转过身回到暖座坐下,谢迁立即告退,等他出了永寿宫殿门后,仍未从之前紧张的情绪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