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鉴打定主意站到谢迁一边,虽然他曾是沈溪属下,但现在同为部堂,而且他才是主管刑狱之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听从沈溪安排,尤其听沈溪要把公文带回私人府宅,何鉴更觉得不合适。
沈溪咳嗽两声:“留在刑部衙门不是不可,但在下仍在病中,只能先把卷宗带回去看,若没有太大问题,送回来也不迟。”
沈溪态度坚决,就是要把卷宗带走,而不是留在刑部。
这件事朱厚照已安排他全权负责,何鉴失去主导权,沈溪把卷宗带走不是想给何鉴出难题,而是他觉得自己在处置阉党态度上跟刑部这边明显不同,不如把卷宗调走,免得有人背后自作主张。
何鉴最后还是点头,算是认可了沈溪这种行为,随后道:“不知之厚你准备如何处置阉党案几名重要人犯?听说陛下准备将这些人下到刑部天牢之中。”
之前算是公事上的交涉,而现在更接近私下商谈。
何鉴并不想跟沈溪彻底撕破脸皮,他年岁大了,不想牵扯进谢迁和沈溪间的斗争中,他的主要目的是想维持个中立的态度,最好是能充当和事佬,让谢迁和沈溪的紧张氛围能有所缓解。
沈溪道:“之前陛下有言在先,除了贼首外其余之人皆不问罪,只是降职或者革职,在下为人臣子,总不能违背陛下的圣旨。”
“也好,也好。”
何鉴作为温和派的代表,觉得沈溪所言很有道理。
到现在何鉴也没能理解,为何谢迁态度会那么强硬?但何鉴隐约又感觉到,谢迁在处置阉党老臣的问题上,也没有那种非杀不可的态度,否则不可能主张营救焦芳。
但何鉴又觉察,谢迁对于阉党成员中的亲疏远近分得很清,跟谢迁关系近的人会想方设法进行营救,而那些关系远的人则会问罪,相反沈溪在对待阉党的问题上保持了一种基调,就是既往不咎。
沈溪跟何鉴一边说着案子,一边走出公堂,看着刑部官员配合沈溪带来的属下把卷宗装箱完毕,最后马九过来奏禀:“大人,所有案宗均装箱完毕,是否送去兵部衙门?”
沈溪摇头:“是送到沈府书房。”
这话,沈溪故意说给在场三法司的官员听,公开表示把公文带到私宅处置,意思似乎在说,这次公事会夹杂很多私人的东西,暗示涉案人等到他府上去行贿。
但没人敢说什么,毕竟连何鉴都只是劝说而没有阻止,沈溪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实在太过显赫,谁也不愿意自找麻烦。
“带走吧!”
沈溪一摆手,让马九等人带着卷宗先行,而他则留下跟何鉴做最后交涉,随即便要回府。
沈溪目送马九等人离开刑部衙门,正打算跟何鉴说话,后者已然拱手请教:“昨日午朝,之厚未能列席,陛下最后取消朝议,似乎要过几日才重开朝会……之厚,你可知道具体是哪日?”
沈溪笑着摇摇头:“不知。”
何鉴不知沈溪是否骗他,现在他能得到宫里的消息寥寥无几。跟朱厚照关系亲密的人中间,他熟悉的只有深得皇帝信任的沈溪,如果从沈溪这里也得不到答案,从别处也无从获悉。
何鉴道:“之厚要回府吗?”
“嗯。”
沈溪点头,“在下身体尚未痊愈,只能一边养病,一边抽空看公文……每天有精神的时间不多,要把所有卷宗看完估计得十天半月,不过好在陛下定下案子基调,只要一切都以怀柔为基准,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何鉴紧张地问道:“刑部这边是否要准备公堂审案?”
沈溪想了下,最后摇头:“很多事现在无法定下来,如果刘瑾谋反只是个人行为的话,未参与到其中的大臣就不必过堂,直接赦免其无罪,至于刘瑾身边那些属僚……之前陛下就已定罪,不需要在下说什么。”
何鉴苦笑一下,他知道沈溪所说的是张文冕等人。
沈溪道:“都察院和六科弹劾之人名单已在列,不过地方十三道弹劾名录尚未到京师,如果到的话,尚需麻烦何尚书派人送到在下府上,这里先谢过。”
“明白了。”
何鉴说了一句,他知道现在只是都察院和六科言官把京师、北直隶、南直隶、西北地方主要阉党成员进行弹劾,其中有很多名册是由谢迁主导拟定,而大明地方各行省涉案的阉党,则需要大明监察体系十三道御史进行弹劾。
沈溪没有在刑部衙门多停留,在何鉴相陪下走出衙门口。
门前道旁已备好轿子,沈溪毕竟正在病中,乘坐马车会很颠簸。
临行前,何鉴担忧地问道:“若谢尚书那边问……”显然他是担心谢迁会对沈溪处理阉党案进行干涉。
沈溪笑了笑,回道:“同为朝廷做事,谢阁老岂会不明事理?呵呵!”随即不再多言,上了轿子远去。
浏览阅读地址:
谢迁以内阁首辅兼任吏部尚书,等于说不但能对朝廷奏疏有参议权,甚至代管大明人事系统,瞬间便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秘书,变成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对官员任免有直接的裁决权。
何鉴对谢迁道:“于乔,既然陛下已有决断,这件事咱莫要再争了,回去商议为宜。”
谢迁不满足现状,虽然朱厚照让他管理吏部事务,但只是暂管,也就是说皇帝赐给他的权力,随时都可能会被收回,这让谢迁感觉到朱厚照不是想重用他,而只是想堵住他的嘴,之后吏部尚书的位置照样会给沈溪。
“是啊,谢尚书,咱们先出宫去吧,毕竟今日朝议已取消。”杨一清和李鐩也在旁帮腔。
谢迁用恼火的目光打量小拧子一眼,这才不甘心地转身往乾清宫殿门外走去。
小拧子见谢迁终于离开,赶紧让人把乾清宫正殿门给关上,随即去向朱厚照奏禀……对他而言,只要能把顽固的谢老儿赶走,任务就算完成了。
这边谢迁几人从乾清宫出来,杨廷和率先道喜:“谢尚书,恭喜您执掌吏部,以后朝中的事情,我等便要仰仗您了。”
何鉴也恭维道:“谢尚书本为三朝元老,深得陛下信任,这次陛下让谢尚书兼吏部事,乃实至名归。”
以前称呼谢迁“谢尚书”,是因为弘治时谢迁挂兵部尚书衔,正德皇帝登基后,谢迁作为内阁首辅接过了刘健的吏部尚书衔,但说到底这个吏部尚书只是尊称,并无实际权力。但现在情况截然不同,谢迁被皇帝任命掌管吏部,在场几人相信,在正职吏部尚书出缺时,谢迁这个挂衔的首辅可以一直行使吏部尚书权力。
谢迁脸色阴沉:“怕是陛下另有目的。”
何鉴惊讶地问道:“陛下让谢尚书兼吏部差事,能有何目的?陛下应该想借谢尚书您的声望和能力,帮朝廷实现平稳过渡……”
何鉴的话不但帮谢迁圆场,更好像是在提醒谢迁……就算你对沈之厚有意见,或者认为这件事陛下是在搪塞你,也最好别说出来,私下场合说跟公开场合说,有着本质区别。你在这儿说什么话,回头就能传到满朝文武耳中,那时你跟沈之厚的关系就彻底无法挽回。
谢迁看了何鉴一眼,虽然心里很不甘,但仔细一想,短时间内朝廷的平稳可以保正,心想:
“陛下从我手中把阉党案的管辖权拿走,但同时给了我吏部的差事,等于是有得有失,但沈之厚那边纯粹是得,之前还说有什么工商税之事,很可能是由沈之厚主导,今日沈之厚没入朝,才是陛下不举行朝议的原因吧?”
“沈之厚可以暂时称病在家,躲过朝议,但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一旦他回朝,陛下还是会把他主张的一些事提出来,那时沈之厚就不单单是个兵部尚书,甚至连吏部之事都可能归他管辖……不行,我不能让他成为第二个刘瑾!”
……
……
谢迁等人出宫时已入夜,本来还说要商议事情,但时间太晚也就各自散了。
一天下来,这些人除了在宫里等朝议外,什么事都没做,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就算谢迁有意拉着几名部堂开小会,但还是不得不让这些人回府休息。
此时京师北居贤坊一处小院,沈溪正在跟惠娘、李衿叙话。
称病并不影响沈溪跟惠娘、李衿见面,尤其沈溪留在京城当官的事情已确定下来,鉴于目前短时间内没有政敌,他得跟二女交代如何把兄弟商会的业务在京师迅速扩展开来。
“……老爷,不是说今日有朝议,陛下会在宫里问事么?就算老爷称病在府,难道不怕陛下深夜造访,再探老爷的病?”
惠娘很细心,沈溪抵达后,发现沈溪不时咳嗽,并非完全装病,立即亲自去帮沈溪烧水煎药,连晚饭也是她和李衿二女亲手准备。
人刚回京城,惠娘身边的人没安排齐全,侍女和仆役都缺,以至于小院内一切都显得简单,不过惠娘习惯了清贫,没有太过苛求。
沈溪拉惠娘到自己身边坐下,关切地道:“你也要多休息……身体还没完全缓过来吧?”
沈溪回到京城才知道,惠娘离开宣府回京时经历小产,上次沈溪见惠娘时,惠娘因为知道沈溪要跟刘瑾恶斗一番,并未跟沈溪提及,这让沈溪心中越发内疚。
“没事。”
惠娘倒显得很坚强,作为一个经历苦难的女人,她对于事情看得很开,悲痛过去就过去了,着眼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沈溪苦笑不已:“近来朝中事务顺风顺水,不过家事却一团糟,经历太多让我心情郁结,或许是我作孽太多……造成的杀戮太甚吧……”
李衿眨眨眼:“老爷以前作过什么孽啊?”
“衿儿!”惠娘喝斥。
李衿吐吐舌头,不敢再多问。李衿知道不管自己说什么沈溪也不会着恼,而惠娘这边只是觉得她说话不合适,并非埋怨她。
沈溪不由莞尔,在他面前,李衿好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所问问题有时显得很幼稚,不过沈溪喜欢的正是她这种俏皮的性格。
沈溪解释道:“战场上杀敌太多……自打我领军以来,歼敌何止万数?虽然不是我亲手所为,总归还是造成了杀戮,斗刘瑾时也采用了一些非常规手段,总归这孽是做下了!”
惠娘白了沈溪一眼,“衿儿不懂事,问的话不那么合适,老爷怎么给她解释上了。”
李衿那边则喜滋滋的,好像觉得事情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