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态

寒门状元 天子 5073 字 9个月前

“呃?”

偌大的军事学堂院子只有王陵之在,见谢迁造访,他赶紧停了下来,但一时嘴拙,不知如何与谢迁说话。

谢迁进门后气呼呼地喝问:“沈之厚呢?”

王陵之指了指侧院,谢迁哼了一声便往月门去了,穿过一条回廊,便见到前面沈溪正在跟一个人说话,走近一瞧,才知是新任刑部尚书何鉴。

却说何鉴被刘瑾革职后,一直滞留京师,这次重新启用,没费什么波折便走马上任。

若是旁人跟沈溪或许有一定间隙,但何鉴毕竟曾是沈溪下属,沈溪为兵部尚书时,何鉴为兵部右侍郎,这次何鉴被重新起用,直觉是得到沈溪举荐,如此一来涉及刑部事务何鉴也会过来跟沈溪商议。

因为谢迁几乎是强行闯入,提前没人传报,沈溪和何鉴还在交谈中,根本没留意到有人到来。

“咳咳——”

谢迁发现沈溪和何鉴有说有笑,心里更加来气,站在远处故意清了清嗓子,让二人知道自己来了。

“谢阁老?”

沈溪见到谢迁,没觉得有多意外,毕竟他来军事学堂,正是因谢迁不允许他回家,留在兵部衙门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干脆到军事学堂来看看。自打他离京后,刘瑾就把军事学堂给关闭了,老师和学员通通遣散,沈溪想尽快把学堂恢复。

何鉴见谢迁来,连忙上前行礼:“于乔来了?我正跟之厚说起你。”

虽然何鉴朝中地位不及谢迁,但岁数比谢迁大,中进士的时间更是早了六年,所以何鉴没把谢迁当作上司看待,更当作是好友。

谢迁只是简单跟何鉴见礼,随即便瞪着沈溪问道:“不是让你在兵部衙门等着老夫么,作何到这里来?”

沈溪看出来了,谢迁不是责怪他在哪里见面的事情,更介意的是有“外人”在场,但其实沈溪根本就没与何鉴约过,只是何鉴当天得到传旨说升刑部尚书,于是去刑部办理了简单交接便马不停蹄寻沈溪,最后找到军事学堂来了。

毕竟现在沈溪是负责刘瑾案的钦差,何鉴来找沈溪也是想问询案子的具体情况。

沈溪道:“谢阁老有事的话,不妨入内说。”

“不必了,这里说也是一样!”谢迁语气不善。

何鉴一瞧这架势,老少二人有重要事情说,自己在这里似乎有些碍眼,于是试探地问道:“于乔,你要跟之厚说事,要不要我先到外面等候?”

谢迁对何鉴语气倒也和善,毕竟何鉴素有清名,以前还帮过他,二人关系一直不错,不会把怒气迁到老伙计身上。

“世光在这里听听也无妨,毕竟涉及朝中阉党之事。”

谢迁说话间,目光打量沈溪,“听说阉党案几名要犯,已被下诏狱?”

谢迁所问之事,是关于焦芳、张彩、刘宇、曹元等人从刑部提到锦衣卫北镇抚司大牢的事情。

沈溪点头:“我也是刚得悉,说是陛下亲自下的旨,人从刑部大牢提了出去,至于陛下要如何审问,在下不知。”

谢迁道:“这件事不是你跟陛下提的吧?”

沈溪直接摇头:“莫说在下未提,陛下甚至在召见时也未知会一声,我还是听何尚书说及才知晓。”

何鉴点头:“是啊,于乔,我来找之厚,便是问询此事,之厚听到后非常惊讶,看来他真不知情。”

谢迁打量何鉴一眼,心说你可别被这小子给骗了。

但想到何鉴曾是沈溪的下属,在其面前说这话有些不太合适,就算他对沈溪有再大的怨言,也要保留沈溪的面子,到底沈溪没做过太出格的事情。

谢迁道:“不知就不知吧,这几人都是阉党骨干,帮刘瑾做了不少错事,但焦、刘两位大学士毕竟是翰苑之臣,关系到天下读书人的脸面……”

沈溪看着何鉴道:“这件事是陛下亲自下旨,我等尚不知具体情况,不如联名上奏,为几人求情?”

谢迁一摆手:“求情之事稍后再说,除了被提走几位,其余人等,陛下可有说过如何处置?”

这话谢迁是在问沈溪,不过沈溪的目光却看向何鉴。他的意思很简单,大明朝刑部尚书就在这里,这种事你不问他,问我作何?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谢迁说自己要去文渊阁,但其实不是。

谢迁入宫的真正目的是去觐见张太后,陪同他的正是张永,而张永去见谢迁正是奉张太后之命,见面后趁机跟谢迁提了一下司礼监掌印人选的事情。

谢迁加紧几步过了午门,便见到等候在金水桥旁的张永。

张永见谢迁前来,显得很关切,赶紧上前问道:“谢阁老,之前沈尚书入宫,可是去面圣?”

这问题本来没什么,但谢迁的脸色却不好看,只是“嗯”了一声便当作答。

张永急道:“那陛下可有跟沈尚书商议过司礼监掌印出缺之事?谢阁老,您跟沈尚书是如何说的?”

谢迁没有直接回答,瞥了张永一眼,冷声道:“是否在张公公看来,司礼监掌印选拔一事上,沈之厚更有发言权?”

张永这才意识到自己没有考虑谢迁的感受,当即苦笑着赔礼:“谢阁老说的哪里话,鄙人可是一直仰慕您,按理说,这件事……您老才有发言权。”

谢迁叹了口气:“唉,可如今的情况却是陛下对老夫视而不见,遇到事情都是跟沈之厚商议,俨然沈之厚已成为第二个刘瑾,陛下跟朝臣间始终隔着个人,司礼监掌印人选之事陛下从未找过老夫交流!”

张永听谢迁话语中带着的抱怨,知道这位首辅大人想法多,不敢再多问。

谢迁一摆手:“走,去见太后娘娘。”

二人继续往永寿宫方向而去,这一路上二人都不作声,等快到地方,谢迁才似有所思道:“张公公,你觉得你跟张苑间,到底谁更能得到陛下欣赏?”

张永并非昏聩之人,马上听出其中苗头,心想:“难道沈之厚在陛下面前举荐了我和张苑?怎么我在他心目中,竟跟张苑这后起之秀分量相当?”

在张永看来,自己跟沈溪的关系,明显要比张苑和沈溪间牢靠太多,毕竟自己跟沈溪南征北讨,就连土木堡之战时他张永也是跟沈溪一起守在战壕中,堪堪死里逃生,这种交情可不是一般人能比拟。

张永道:“自然咱家比张苑要更得陛下信任。”

在这种事上,张永没有谦逊的意思,怎么想的也就怎么说了。

在张永看来,张苑根本没做过对朝廷有益的事情,一直留在京师,顶着个御马监掌印太监的名头,却不干实事,仗着跟朱厚照关系亲近,一步步得到提拔。

谢迁摇头道:“若论功劳,张公公自然比张苑高许多,但若论陛下的信任,张公公你就未必能及了吧?”

二人仍旧在行路中,说话间,谢迁瞥着张永,眼神暧昧。

张永小心翼翼求证:“谢阁老为何突然提及张苑?莫不是……”

谢迁笑了笑,道:“也不是沈之厚在陛下面前举荐你二人,而是陛下亲口提出,要在你俩中间选拔司礼监掌印,这才有此一问。”

张永又惊又喜又忧。

惊的是,之前一直想知道的事情,现在终于有了答案,可惜不是从沈溪口中得知,而是自谢迁口中转述才知晓;喜的是自己已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对手只有张苑一人。

但他马上又担忧起来,如果跟旁人比,他自问有极大优势,唯独张苑在宫里的声望和地位,甚至比他还高,重点是张苑是东宫常侍出身,在刘瑾上位前,张苑大权在握,刘瑾倒台后,似乎由张苑接任司礼监掌印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张永道:“消息可确实?”

这话又是不该问的,谢迁听了脸色马上变了,没好气地道:“是否确实,你去问沈之厚,他是如此跟老夫说的!”

张永马上意识到自己失言,不再说什么,低下头思索,二人脚步因此放慢许多。

半晌后,张永才问道:“若是陛下问及谢阁老,您觉得在咱家和张苑之间,谁人更合适?”

谢迁脸上带着老奸巨猾的笑容,“张公公觉得呢?”

张苑摇头苦笑:“谢阁老这不是为难咱家吗?咱家岂能猜测您老心中所想?或许谢阁老属意张苑?”

谢迁道:“莫说陛下未问老夫,就算问了,老夫的意见始终如一,两位张公公均未达到司礼监掌印的标准,老夫本想举荐萧敬萧公公,这件事老夫之前便跟你说过……”

“这不是陛下没提萧公公作为人选吗?”张永显得很尴尬。

谢迁摇头道:“既然没提,那老夫的意见便是保持中立,谁都不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