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一章 大限将至

寒门状元 天子 4971 字 9个月前

谢迁看小拧子浑身发抖,不由出言安慰:“你尽管放心,安化王谋逆之事一定会让刘瑾吃不了兜着走……哦对了,这几日陛下跟前可有发生什么事情?”

小拧子突然想到什么,道:“倒是有件事,今日陛下对刘公公在书房内扇扇子很不满……”

“哦?你且说来听听!”谢迁一脸好奇。

小拧子立即将刘瑾平时扇子不离身,今天又在朱厚照跟前扇扇子的事情说了。

谢迁听到后,眉头紧锁:“这天气可不凉快,他扇个扇子也不至于有罪……所以,陛下并没有当面没指责他,而是私下发牢骚?”

小拧子点点头,同意了谢迁的说法。

谢迁再看着小拧子,道:“拧公公,你回去安心等候消息便可,安化王谋逆乃是打着清除阉党的旗号,若此事为陛下所知,刘瑾岂能逃脱干系?不过一切要等平叛结束,功臣凯旋回京后,才好揭发……记住,有些事切不可操之过急!”

“您一直都说要忍耐忍耐……若沈尚书和杨巡抚不回京呢?”小拧子问道。

“不会的!”谢迁道,“就算刘瑾阻挠,陛下也定会让这二位回朝,此乃刘瑾大限将至之时!”

……

……

沈溪所率人马于六月十四从宣府出发。

六月二十,兵马过大同,六月二十六抵偏头关。

偏头关内简单整顿,大军于次日渡河,最终在七月初六抵达榆林卫,此时前面战场传来消息,安化王叛乱已被平息。

从榆林卫到宁夏,本来费不了多少时日,差不多十天左右可到,但沈溪所率人马一路急行军而来,早已人困马乏,沈溪没有急着出兵往宁夏,而是先等地方上的奏报。

倒是杨一清那边自行前往宁夏,不过以行进速度来说,杨一清所辖人马每日行军要比沈溪部慢很多,以至于沈溪后发先至。

因为杨一清没到榆林卫来,所以沈溪暂时没法与其取得联系。

沈溪抵达榆林卫当晚,地方上用非常隆重的礼数欢迎。

虽然沈溪不是以三边总制之身前来,却有着帝师以及朝廷钦差的身份,再加上沈溪挂着兵部尚书、左都御史衔,可说比当初任三边总制时地位丝毫不弱,而且地方上很多是沈溪“旧部”,听说老上司来,总归是要表示一下。

因大明正德二年朝廷刚罢三边总督之位,以至于现如今榆林卫的最高统帅是右佥都御史、延绥巡抚黄珂。

却说黄珂虽然也是朝廷派驻三边负责治理屯田的官员,但此人并非阉党成员,刘瑾倒台后曾做到南京工部尚书,也可说是铮臣。

听说沈溪前来,黄珂不敢怠慢。

沈溪地位实在太过尊崇,乃是以从一品大员的身份督抚宣大,而黄珂则是以从三品抚延绥,彼此地位相差悬殊。

当晚,黄珂在延绥巡抚衙门为沈溪设宴,除了沈溪外,连自己衙门的属官都没邀请,更别说是延绥镇的武将了。

本来沈溪带了王陵之一道赴宴,这会儿也不得不让王陵之在外等候。

“之厚远道而来,在下没什么好东西,便以薄酒相待,也是为庆祝宁夏镇顺利平叛……”

黄珂是成化二十年进士,比沈溪更早做官,只是他的晋升之路没沈溪那么顺,他本来跟谢迁平辈论交,现在沈溪面前,却没敢以长辈自居,便好像老友见面,摆宴也是以家宴的形式。

沈溪道:“在下也是到榆林后,才听说宁夏叛乱已平,贼首已束手就擒,但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兵马依然会起行往宁夏,宣召地方,安抚民心。”

黄珂笑着点头:“之厚身负皇命,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二人坐下来,黄珂亲自为沈溪斟酒,道:“却不知陛下如今身体是否康泰?”

沈溪惊讶地道:“在下并非自京师而来,从何得知陛下身体状况?”

黄珂多少有些意外,显然榆林卫这里地处偏僻,基本是半封闭状态,对于京师的消息所知不多,摇头道:“本还以为之厚是从京师而来……”

这话说出口,沈溪有些别扭,心想,难道黄珂不知他是以宣大总督的身份出征宁夏镇?还是说黄珂觉得他应该在出征前回朝面圣?

记住手机版网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来自三边前线的消息很少,无论是宣府,还是京城,都很难得到关于平叛的更为详尽的战报。

京城内,朱厚照仍旧每天召见刘瑾,所问内容基本跟安化王叛乱有关,至于朝事则依然由刘瑾一手把控。

如今谢迁更好像是给刘瑾打下手的,内阁权力基本被架空。

六月二十六。

距离叛乱发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就连沈溪出兵也已有十多天时间,刘瑾跟往常一样一早便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整理好,准备去跟朱厚照启奏。

张文冕和孙聪站在刘瑾身后。

刘瑾把衣服整理好,回头看着二人,道:“都在这儿候着,咱家从豹房出来,若没事,会派人知会你们一声,届时自行散去便可;不然的话,咱家会直接回府,商议事情。”

刘瑾对面圣没多大自信,朱厚照非常喜欢给他出难题,当刘瑾左右为难时,便会求助于张文冕和孙聪。

“公公只管去,我二人在这里恭候。”张文冕恭敬地道。

刘瑾收拾心情,带着随从出了门。

刘瑾刚进豹房,便见小拧子早已等在门后。

关于小拧子屡屡在皇帝跟前打他小报告的情况,刘瑾已经查明,心中很是窝火,早已做好诛除小拧子的准备。

不过现在安化王叛乱在前,皇帝盯得他很紧,才没机会痛下杀手。

小拧子对刘瑾非常恭敬,见刘瑾前来,主动走上前行礼:“见过刘公公。”

“哼!”

刘瑾在小拧子跟前显得极为倨傲,也是因为彼此均成为了对方的眼中钉肉中刺,没有必要再假装一团和气。

小拧子心里一沉,但依然笑眯眯,心底却提高了对刘瑾的警惕,他很清楚,就算自己不在朱厚照跟前说小话,因一山难容二虎,刘瑾也断容不下他这个皇帝跟前的新贵。

刘瑾问道:“陛下可已准备漱洗入睡?”

小拧子回道:“陛下刚见过司马真人,问了一些修仙和养生的事情。陛下用过早膳,便会接见刘公公……刘公公,请至书房等候。”

刘瑾跟在小拧子身后,往书房走去。

豹房这边所谓的书房,不过是朱厚照平时在豹房内接见臣子的场所。朱厚照非常爱面子,想要在臣子前体现出自己身在豹房也并未忘国事,也就设下这个好似背景板一样的书房,以示自己平日勤奋好学。

刘瑾瞪着小拧子的背影,心道:“你这家伙居然敢在陛下面前说咱家坏话,看回头咱家怎么收拾你!”

“炎光说得不错,要对付这小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些手段不知不觉把他除掉,神不知鬼不觉……最好是下毒,让陛下觉得他是病死,或者吃了什么不干不净的东西!”

正思忖间,刘瑾和小拧子到了书房。

小拧子恭敬地道:“公公,您在这里稍候,陛下过会儿便到。”

“嗯。”

刘瑾点头,目送小拧子离去,身影消失在了后堂门口,嘴角浮现一抹狞笑。

此时已经是盛夏,书房内很是闷热,刘瑾把随身所带折扇拿出来扇风,反正这会儿皇帝不在……朱厚照做事大大咧咧,每次都从后堂现身不说,远远还能听到脚步声,能给他足够的时间把折扇收起来。

就在刘瑾惬意地闭目养神时,突然感觉背后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他连忙睁开眼,转头看去,惊愕地发现不知何时朱厚照站到了正门口,而之前进了后堂的小拧子此时正跟在朱厚照身后。

“陛……陛下!”

刘瑾没想到朱厚照会从正门进来,赶紧把折扇收起。

朱厚照没多言,跨步走到书桌后坐了下来,道:“说吧,昨日宁夏镇有何战报?还有便是沈尚书、杨巡抚的出兵消息,一并道来!”

……

……

关于前线的消息,刘瑾基本都是从兵部获取。

曹元这个兵部尚书没什么能力,地方上奏什么,他就告知刘瑾什么,刘瑾想从其他渠道得知消息,实在是难上加难。

又是一天没事,刘瑾的奏禀,让朱厚照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