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三章 对峙之局

寒门状元 天子 5140 字 9个月前

孙聪不满地道:“炎光,你如此说,简直是在糊弄公公。”

“在下绝无此意!”

张文冕道,“不知公公是否记得一人,那人名叫江栎唯,曾是锦衣卫镇抚,在卫卫中算是一号人物,办过不少大案,但就是……得罪了公公,就算他主动投奔,公公也未打算对其加以重用……”

刘瑾冷笑不已:“旁人咱家或许不记得,姓江的咱家怎会忘记?他居然敢在咱家回京途中阴谋暗害……怎么他现在还没死吗?”

张文冕道:“公公或许有所不知,这江栎唯家世不俗,要人有人要钱有钱,随时可以帮上公公的忙,尤其是他跟沈之厚之间的仇恨,可说不共戴天,此人为了能除掉沈之厚,愿意为公公效死命……”

“炎光,你老实说,姓江的给了你多少好处?”刘瑾脸色阴沉地问道。

张文冕矢口否认:“公公,江栎唯的目的可不是行贿在下,而是送礼给公公……在下无官无职,他怎会巴结?”

孙聪嗤之以鼻:“炎光,有就有,公公知道了也不会怪你,否认算几个意思?江栎唯人品卑劣,先投靠刘大夏,之后又卖身国舅,现在居然想投靠公公,堪称三姓家奴。这种人实在没必要留着,说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弑主……他居然有胆见公公,莫非嫌命长了不成!?”

刘瑾咬牙切齿:“对,咱家绝对不会轻饶他……再者说了,就算他家底厚实,咱家就缺他那点儿不成?咱家随随便便找个借口便可将其抄家灭族,他的家产不照样归咱家所有?他又不能帮上咱家的忙……”

张文冕道:“若说陛下身边的花妃,便是他的人呢?”

“嗯!?”

孙聪和刘瑾同时瞪大眼睛,都没料到张文冕会来这么一句。

刘瑾道:“你且将他跟花妃的关系说清楚。”

张文冕一五一十将他知道的情况全和盘托出,江栎唯走投无路,只能寄望通过张文冕结识刘瑾,不惜将自己的底牌说出来。

刘瑾听过后,思虑良久才道:“如此说来,姓江的倒有几分利用价值,不过还是要提防一点儿,此人绝非善与之辈,回头让他来见咱家……不过这几天咱家没空,得帮陛下找寻那钟夫人,实在麻烦透顶!”

……

……

朱厚照派人搜寻钟夫人及其家人这段时间,沈溪不闻不问,甚至连谢迁那边他都避而不见,防止被人说事情跟他有关。

这天沈溪在兵部衙门查看来年全国军队调防计划,以及各地卫所屯田方略,重点是九边之地的屯田措施……这些事原本应该多个衙门协同,但在朱厚照制定基本国策后,但凡涉及军务都会过兵部衙门,沈溪无需找其他衙门的人商议。

“……沈尚书,您可知晓这几日宫内发生之事?”胡琏进门,将五军都督府那边转来的几份公文交给沈溪时,不经意地用八卦的口吻问了一句。

沈溪故作不知:“宫内能有什么事?”

胡琏左右看了一眼,这才凑到沈溪耳边,低声道:“听说陛下跟民间一名女子有染,那女子都被送到京城了,却莫名失踪,厂卫出动遍寻无获,陛下因此茶饭不思,到现在已病得下不了龙榻!”

因为宫里宫外消息不透明,官员和百姓又对皇帝的事情充满好奇,逮到一点消息便胡乱传播,许多都做不得准。

沈溪作为当事人,对事情的前因后果非常了解,但他没打算跟胡琏透露,当即站起身来,道:“无论宫内发生何事,都是陛下家事,岂能听风就是雨?虽然天家无小事,但也要看为公还是为私,你说这些跟兵部有什么关系吗?”

胡琏脸色一红,不觉有些尴尬。

人非圣贤,岂能没有私心?庆功大典结束后,朝廷赏赐迟迟没有兑现,胡琏现在在兵部连个具体职司都没有,照理他应该积功升任兵部郎中,可至今没有消息。在他看来,得到功劳就应该有犒赏,可是朱厚照一心找寻钟夫人,以至于许多事情都被搁置。

对有功人员进行犒赏,名义上应由礼部和兵部共同完成,但其实还要经朱厚照御笔朱批,刘瑾不想让沈溪拉起一支人马来跟他作对,故意在背后使绊,使得事情一再被拖延。

胡琏道:“如今沈尚书还能见到陛下吗?”

沈溪微微摇头:“刘瑾回朝后,阻隔陛下视听,便是我也很难面圣。或许你说得对,陛下现在的心思确实没放在朝政上,希望这只是一时的事情,等时间过去一切都会走上正轨……规矩该怎样便怎样,不会有变!”

沈溪看起来是给胡琏吃定心丸,但这话其实更多是敷衍和推搪。

对于朱厚照的事情,沈溪态度明确,那属于皇帝的私事,我不管,爱怎样便怎样吧!

胡琏恭敬地道:“既然沈尚书不担心,下官不会多问,这种事确实不宜传扬,但如今朝中……已然沸沸扬扬,唉,却不知陛下如此,到底有何意义,剪不断理还乱啊!”

……

……

转眼又是一个多月过去。

随着冬天到来,沈溪在兵部的差事终于轻省了些。

寒冬对于大明军队,乃至肩负重任的边军来说,都算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冰天雪地,士兵日常训练被最大限度缩减,五军都督府那边不会给沈溪找麻烦,京营人马安置妥当,甚至沈溪从地方调到京城换戍的兵马也都有了妥善安排,如此一来,兵部大多数事情都暂告一段落,沈溪终于有时间研究兵器。

沈溪为了搞科技,特意从武昌府调了许多工匠北上,安排到王恭厂的铁厂专司铸造火铳,工部有李鐩这个老朋友帮忙,如此一来几乎集中大明最顶尖的能工巧匠,集中研究火铳,力争技术上取得突破。

朱厚照不管事也有个好处,那就是无论沈溪做什么,都不需要请示,换了以前的兵部尚书,要有什么开销,总需跟朝廷伸手,沈溪却不用,他知道跟朝廷要银子也要不来,不如用自己赚取的银子搞研发,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沈溪很清楚,只有社会整体技术进步才能完成对这个时代的改造,拥有权势后,他尝试找一些人将他头脑中的理论拿来进行实践,这成为他入冬后主要做的事情。

小冰河期的冬天很冷,加上军事学堂那边已走上正轨,沈溪除了编写教材以及检查授课教案外,其余时间都往工场跑,可惜连续几批研制出来的武器都跟他的预期有不小差距。

在此期间,沈溪未见朱厚照一次,随着时间向前推移,转眼到了正德元年年底。

……

……

刘瑾最初确实是全力帮助朱厚照找寻钟夫人,可惜遍寻无获,随着司礼监那边奏本堆积如山,他不得不返回宫中,专司朱批事宜。

至于钱宁和张苑,则继续找寻钟夫人。

朱厚照相当长一段时间都郁郁寡欢,为了一个妇人,搞得形容憔悴。

如此一来,他难得连续多日都在宫中居住,每日独睡,即便到了豹房,也没了之前那么肆无忌惮,看戏听曲无精打采,就算刘瑾和钱宁为他搜罗来不少绝色,他也没什么兴致,冷落在旁。

反而是之前被朱厚照冷落的花妃,再一次成为他亲近之人,当然这也跟花妃敬献了两个美人儿给朱厚照有关。

这两名美人儿都是已婚妇人,精通闺房之乐,在为人处世上有一种类似于钟夫人的独立和主见,这正是朱厚照最为欣赏的类型,以至于到年底时,朱厚照天天都宠幸花妃和这两个女人。

当然,这也跟时间久了,朱厚照逐渐淡忘伤心事有关。

朝廷内,这段时间最大的改变,就是刑部尚书屠勋和礼部尚书周经致仕。

这二人之前跟刘瑾都有很大间隙,周经虽是由阉党中人举荐,但回朝后没有帮刘瑾一点忙,反而跟谢迁过从甚密。

周经有主动离朝的意思,刘瑾自然不会阻拦。

屠勋趁机请辞,也获得朱厚照批准。

顶替周经礼部尚书之位的是之前的礼部右侍郎白钺,而接过屠勋刑部尚书职务的则是王鉴之。

这二人,白越为谢迁举荐,王鉴之跟屠勋关系很好,刘瑾本希望能将这两个重要职位掌握在手中,但最后发现白白便宜了谢迁。

刘瑾很生气,但碍于之前朱厚照派他找寻钟夫人而分心,不得不收拢精力,开始往朝廷除兵部外的五部施压,妄图从根本上掌握六部。

慢慢的,朝廷大势再次往刘瑾身上倾斜,但无论他再怎么努力,跟其离开京城去宣府前终归有所不如,那时的刘瑾权倾朝野,几乎所有朝事皆都由他一人而决,但现在地方事务他只有知情权而无决定权,只能干着急。

虽与朱厚照交恶,沈溪在朝地位仍旧很稳固,朝中文官跟阉党相斗也有了一定经验,刘瑾还要防备朱厚照随时迁怒于他,在失去对东西厂和三千营的控制后,刘瑾的权势被压缩得很厉害。

此时却是谢迁当上首辅后最春风得意的一段时光。

谢迁不再见沈溪了,他身边多了几个强有力的帮手,内阁除焦芳外,剩下几人都跟谢迁关系良好,尤其是梁储和杨廷和,这二人属于朝中新锐,能力都很不错,刘瑾几次通过焦芳收买都不得。

最后,刘瑾开始寻求更多入阁人选,试图将内阁权力分化瓦解。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