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一五章 过客

寒门状元 天子 3051 字 9个月前

云柳惊讶地问道:“大人要带王将军回去?”

“嗯。”

沈溪点头,“王陵之跟我是同乡,自小一起成长,虽然他没考中武进士,但他能力在那儿,这边塞之地算是他施展身手的舞台,奈何他做官悟性不高,与其让他在西北被人欺压,不如带他回京,至少我现在是兵部尚书,已经足够提携他。”

云柳这才知道沈溪想把王陵之带回京城提拔任用,她仔细想了一下,如今沈溪执掌兵部,要提拔一个游击将军轻而易举。

沈溪道:“回去准备一下,该带的东西都带上,这边没完成的差事交给别人,没想到我们此番来西北,只是匆匆当了一回过客。”

……

……

沈溪要离开。

榆林卫城这边没完成的武器研发会持续下去,不过沈溪知道,人走政息,少了他的指点,工匠们无法制造出更先进的火铳,继任者也不可能会有他那样的决心去开发这些东西。因此,沈溪下令之前跟着他来西北的那些工匠,就此结束西北服役,自行返回武昌府。

把该交待的事情处置妥当,沈溪将自己的行囊收拾好,准备回京。

因为这次朝廷给了沈溪带五百亲兵回京的额度,可以由他自己在边军中挑选士兵。

沈溪没有点边军最精锐的骑兵,只是把之前调来三边的湖广和江西兵择优挑选出五百名,剩下的那些会继续留在西北,之后一两年,江西和湖广兵会相继回乡,沈溪培植的势力,等于烟消云散。

至于他手下的领兵将领,便是王陵之。

之前他想让林恒回朝,但林恒似乎更愿意留在三边发展,就算明知道京城有个妹妹,回朝后还有沈溪这个兵部尚书的妹夫罩着,但他还是选择留在更为熟悉的地方。

一切都安顿好,四月初九清晨,沈溪踏上回京之路。

这天来送行的文武官员不少,榆林卫内城所有没当值的官员都出来了,张安作为延绥总兵官,代表文官和武将向沈溪敬饯别酒。

沈溪知道自己在三边根本没做出成绩,这些人之所以前来送行,不是因为他的贡献,而是他荣升兵部尚书,军队这一大摊子都归他来管理,希望将来能得到他的庇护。

沈溪成为大明兵部尚书。

西北这帮文武官员可不管朝中刘瑾当政,得知沈溪荣升,都过来巴结,这既是攀关系,也是送瘟神。

沈溪到任三边总督后,官场就迎来一场大清洗,现如今风波虽然过去,但官员们多少都有些损失。

再就是沈溪作顶头上司,他们失去贪赃枉法的机会,巴不得早些送沈溪回京,这样又可以进入原来那种山高皇帝远可以胡乱伸手捞钱的状态。

沈溪这边也在发愁,回京后如何面对刘瑾当权,到底是硬碰硬,还是暂避锋锐,学谢迁当个三不管之人。

“……谢老儿跟刘瑾不合,但由于他不作为,加上内阁有焦芳做内应,导致他这个首辅大权旁落,刘瑾已近肆无忌惮……”

“……我此番回朝,刘瑾定将我当作最大敌手,因为这涉及陛下的信任,此时我若退避三舍,他也会想方设法让我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回朝后我必须竖起与刘瑾对抗的大旗,如此才会有更多的人站在我这边,但这么做的话,会不会太张扬?”

“……刘瑾如果那么容易斗垮,就不会坏事做尽遗臭千古,看来需要讲究对敌的方式、方法和策略,谢老儿说是会帮忙,但事到临头谁知道他会作何选择……”

沈溪颇为无奈,若回朝,等于要站在与刘瑾对抗的第一线,那些敢于亮剑的文官基本都已致仕,他想了想,这会儿如果鞑靼人突然发疯来大明边境撒野他留任三边总督乃是最好选择,可惜天不从人愿。

但退一步想,若自己致仕返乡,刘瑾估摸依然不会放过他,要加害他越发容易。

总之这是个解不开的死局,沈溪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

……

沈溪定下出发的日子为四月初九。

就好像命运注定会如此,他来到这个世界,遇到一个相对太平的盛世,在这盛世下做官是好事,但问题伴随而来,那就是他必须面对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好不容易利用刘瑾把刘健、李东阳等文官集团核心人物斗倒,现在又轮到他自己来跟刘瑾斗。

四月初七这天,沈溪依然在全力安排事情……经过这几天处置,他离开后三边后行政和军事均可正常运转,一直到朱晖来到西北。

但说是朱晖会回来,但沈溪预料,朱晖肯定会托词不来三边上任,最后朝廷安排的三边总制,以王琼和杨一清最有可能。

沈溪对朱晖可说一百个不放心,贪生怕死不说,还老是瞎指挥,且一肚子贪念,这样的宵小担当三边总制,简直是把老鼠放进米缸里,让大明边疆不稳固,属于朝廷自己挖坑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