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〇五章 谁爱管谁管

寒门状元 天子 3169 字 9个月前

……

二月初十,傍晚。

谢迁从文渊阁回到他位于长安街的小院,来到书房等候仆从准备晚餐,吏部尚书许进登门拜访。

如果是旁人求见,谢迁必然拒之门外,但吏部尚书号称“天官”,为六部九卿中最显赫的存在,不是普通官员可比。

谢迁估摸许进登门说的是吏部考核之事,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很明确,就是不管不问,但现在许进上门拜访,出于礼数,谢迁只能见上一面。

许进被请进书房里,此时谢迁正伏案撰写奏本票拟,以前阁臣可以将奏本带出宫,因为弘治皇帝相信阁臣的操守,对此不怎么介意,但刘瑾当政后已严禁阁臣将奏本带出宫,但即便如此,谢迁还是记得一些重要奏本的内容,回来后拟写。

“……于乔这院子可真够俭朴的,以前少有踏足,今日观来,真该换个住处,怎么说也是当朝首辅……”

许进刚开始时没有说明来意,只是跟谢迁闲话家常。

谢迁抬起头来:“许尚书有话直说便是。”

许进道:“你定当以为我来见你,是为说三年小考九年大考之事,但并非如此,如今刘瑾已公然卖官鬻爵,指定其亲信为官,特别向我作出指示,一切按照他的意图行事,我有些拿不定主意,来跟你商议。”

谢迁老脸横皱:“刘瑾这厮已开始动官爵的主意了?”

许进叹道:“若只是一般微末小官,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现在他要安插人手到地方布政使司甚至六部要害衙门任职,这些衙门可不是寻常人可以染指,其中部分不过是监生,连个举人功名都没有,居然要入朝任一方大员,置大明律法何在?”

谢迁最初听到这消息,义愤填膺,但随即明白过来,许进说这番话分明是想激怒他,入宫向张太后告状。

谢迁冷静下来,重新低下头书写,语气变得悠然:“这又如何?许尚书心有不满,自行去奏禀陛下,让陛下决断,来跟我说意义何在?”

许进不满地道:“于乔,你这态度可愈发消极了,朝中事务向由内阁主持,从成化之后一直如此,难道到你这里就要断绝传承,而将朝事拱手让给奸宦?”

谢迁恼火地道:“只知道在这里斥责我,你许季升历经四朝,身为吏部尚书太子少师,为何不亲自去面圣?非要拉我下水不可?陛下对刘瑾的宠信你又不是不知道,如果你能拿出他卖官鬻爵的确凿证据,我便跟你一起入宫觐见陛下陈情,又或者向太后奏禀,拼着一身剐把他拉下马来!”

“否则事情跟我无关,谁爱管谁管!”

三边总督衙门正堂。

沈溪见王守仁愣住了,笑着安慰道:“伯安兄不必慌张,我这份名单上的人,在三边算不得什么重要人物,但却是贪墨银子的大户,把他们涉案金额查清楚,让府库充裕点,减轻朝廷的负担总归没错。”

王守仁眉头皱得紧紧的,显然不能理解沈溪的态度。

沈溪之前对他多有敷衍,甚至还躲到镇羌堡一段时间,让他觉得沈溪根本就是在护犊,现在的态度却是要计较到底。

但王守仁明白自己的处境,不但他手头兵马是沈溪调拨,就连平时审案的衙门也是在沈溪的总督府,现在如果直接甩袖走人,太不厚道了。

王守仁道:“那之厚便将名单交给在下,在下试着调查一番,若有发现,必严查到底。”

沈溪满意点头:“这才是伯安兄该有的态度,如果案子尚未查清楚就走,那我实在不知如何跟朝廷交差……”

沈溪言中之意,你王伯安别糊弄我,如果你想回去跟朝廷交差,我这边的奏本非常重要,如果我参奏你一本,说你查案不用心,致使有罪者未得惩罚,你觉得自己有多大的把握过关?难道刘瑾等人不会借题发挥?

王守仁听到沈溪的话,知道再想草草应付了事已经不行了。

沈溪如果不满意,所上奏本跟他的奏本对不上,进而向朝廷参劾,那他的辛劳不仅会付诸东流,甚至可能因办事不力而下狱。

王守仁默默思索:“父亲已从朝中退下,如今正是文官势弱之时,我跟之厚应保持步调一致才对。若他上疏弹劾,那些早就看我不顺眼对我妒忌有加的同年,还有刘瑾等奸佞,必然会拿我开刀,我得琢磨清楚再决定此事如何解决。”

让沈溪欣慰的是,王守仁是个聪明人,就算有些话没有说透彻,王守仁也有清楚的认识。

沈溪没有啰嗦,直接将名单列出,道:“伯安兄,有些事我不跟你拐弯抹角,这西北之地贪官污吏数量不少,之前我一直想予以惩戒,但奈何刚到任不久,总要做出一副上下一心的姿态,收买人心。”

“这三边之地鱼龙混杂,可不是靠新官上任三把火就能服众……现在收买人心的事情我已经做得差不多了,下一步就要整顿吏治,充裕府库。我提供的这份名单上,涉案官员基本都是贪墨十万两银子以上的巨贪,且官职都在五品以下,还想在这次审查中浑水摸鱼,我不可能让此等小人在我眼皮底下捣鬼,只能借助你的手来对付。”

“你尽可放心,我不会给你增添太大的麻烦,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卒子,看起来关系盘根错节,但真要查到他们头上没人会出面保他们,而且我会为你提供所有支持。”

王守仁见沈溪的安排很周详,也就放下心来,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在下就听从之厚的吩咐,好好把西北官场梳理一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