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沈溪的到来。
此时沈溪手下的陕西巡抚正是名臣王琼,而杨一清已被征调回朝。
如果不是沈溪到任西北,其实二人完全能胜任差事,可惜历史已发生变化,使得大明中枢和地方政治格局也随之变化。
朱晖为沈溪引荐完毕后,和沈溪一起回在主桌坐下,这时有人站起来为沈溪敬酒。
沈溪明白,这肯定是朱晖特意安排的……如果他不喝醉,朱晖第二天怎么能够顺利离开?
跟朱晖之前恐吓的有所不同,沈溪在宴席间对在场官员态度非常友善,没摆顶级文臣的架子。
前来敬酒的,沈溪来者不拒,袖子早早便被酒水给浸湿,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喝下肚不少,不过他头脑还算清醒,等酒宴结束被搀扶下楼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
在场文武官员都以为沈溪会来个下马威,未曾想沈溪如此和颜悦色,等到沈溪离席,每个人都对朱晖之前的话产生怀疑。
张安小声问道:“公爷,看起来这位沈翰林为人还是挺随和的,不似您所说那般油盐不进……”
朱晖着恼:“难道你不知道什么叫欲盖弥彰?些许雕虫小技便将尔等蒙蔽?莫要忘了,他今日可是迟来一个时辰,连接风的酒宴都刻意拖沓,这是对你们礼重有加的表现?”
张安嘀咕道:“可是……人家总归是初来乍到,且带着大批人手和物资,需要时间安顿,不能说对我等不敬吧?”
这话入耳后朱晖非常气恼,心想:“今日顺利将沈溪灌醉已达到目的,之后我便可安然离开……这三边什么样子,我不想再管了,让这些人自行应对……我这是好心当成驴肝肺啊!”
朱晖觉得自己受了冤屈,不想跟张安等人争辩,他知道沈溪为人如何,只能自求多福。
回到自家府邸,朱晖赶紧安排次日一早离城事项。
几十辆马车全都备妥,将朱候这几年在西北之地收敛的财货全都装车,随行亲随不下百人,若再加上护送人马,这一路足有三百余众。
一切准备好,朱晖回房睡下,高枕无忧,只等天明到来抽身而去。至于账本,他准备临行前给沈溪送过去,并不急着出手,以免沈溪连夜审查,横生波折。
ps:天子家中用来码字的台式电脑硬盘坏了,里面的存稿和文字资料没法恢复,这一章天子是用笔记本现码的!
向书友们致歉,今天只有这一更了,明天天子会恢复正常更新!
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华灯初上。【愛↑去△小↓說△網w】
榆林卫,城南大街,凯旋酒楼。
目前在延绥的文武官员基本到齐。
尽管保国公朱晖知道沈溪会晚些到,但他还是早早过来了,准备给地方上这些官员交待事情,应对沈溪随时可能发起的“攻势”。
“……这沈之厚可不简单,这几年他立下多大功劳,在场诸位最清楚不过……此番他来西北,不尽是为抵御鞑靼犯边兵马,肯定会调查三边故往账册。平时尔等是否中饱私囊,是否克扣军饷,自己心里清楚,如果摘不出来,最好请早点儿做好辞归田的思想准备……”
朱晖先给与会官员打预防针,怕他离开后这些人出卖他,所以干脆先将人拉下水,只要串在一根绳子上,就不怕这些蚂蚱反水。
延绥总兵官张安起身问道:“公爷,沈翰林履任西北,不过是领兵对胡虏作战,不至于对地方弊政下手吧?”
张安乃世袭大同左卫指挥同知职出身,天资凝重,家传韬略,才兼智勇。
据《张安神道碑》载:“公于成化某年,以神木等处功升指挥使,再以威宁海子功,升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又以守备大同左卫地方功,升都指挥同知加都指挥使。弘治己酉年改守备朔州,又守备天城。庚戌年奉勅充大同游击将军。乙卯年充副总兵协守宁夏,从贺兰山境破敌,升都督佥事挂靖边副将军印;后又挂镇西将军印俱充总兵官,镇守宁夏。屡有白金文绮蟒衣之赐。”
也就是说,张安自打从军以来,身经百战鲜有败绩,即便两年前西北大败,宁夏卫方面一度危机四伏,但在张安统领下依然顺利守住,后来配合刘大夏全歼入侵的火筛部,其武略可见一斑。
朱晖接任三边总制后,立即把张安调到身边,倚为干城。
朱晖看了张安一眼,道:“张将军,你以为沈之厚是何等人?他屡任地方督抚,在军中名声不错,常常打胜仗,但跟张将军相比也只能说是半斤八两……”
张安连连摆手:“论文韬武略,鄙人远不如沈翰林。”
朱晖冷冷一笑:“沈之厚除了军中有些声望,无论是在地方百姓还是官员口中,名声奇差,但凡他到一个地方,必拿弊政开刀,就说湖广和江赣之地,他大肆推广新政,导致士绅利益严重受损,到后来还推广什么新作物……”
一名叫陈函的游击将军道:“公爷,不能将推广新作物当作弊政吧?去年西北地区也尝试种植了些玉米和番薯,收成不错,就算平素不能拿来当饭吃,但饥荒年拿来充饥没有任何问题……亩产高啊!”
朱晖皱眉,他没想到自己说沈溪的坏话,居然有人当面唱反调。
朱晖气冲冲地说:“你们只看到事情的表象,沈之厚推广新作物又如何?他在地方干的劳民伤财的事情少了吗?但凡他领兵之处,地方官员跟他发生矛盾,他一律将之罢免,就这点你们怕不怕?你们真以为他来这儿是带你们打胜仗,建功立业?”
之前一堆人帮沈溪说话,但朱晖说到这里便没人吱声了。
在场官员都担心一件事,沈溪到西北来会掀起一场反贪风暴。
之前很多人称颂沈溪功劳,仰慕其威名,想见识一下“当代冠军侯”风采。但想到沈溪跟他们间存在巨大利益纠葛,一旦受到波及就有可能身陷囫囵,罢官免职,这些人便转而琢磨怎么才能对付过去,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