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此时,此前一直没有吭声的户部尚书韩文走出来道:“陛下,老臣不同意!”
“你说什么?”
朱厚照怒气冲冲地道,“韩尚书,你再说一遍,你不同意什么?”
韩文一字一顿,铿锵有力:“老臣不同意陛下以刘贼阉狗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他不配!”
这话说出来,在场之人暗自心惊,韩文这话无异于跟皇帝撕破脸皮……朱厚照把刘瑾当作宠信宦官,而韩文却称呼刘瑾为“贼阉狗”,如此粗暴而又直接,意味着一旦朱厚照要继续推刘瑾上位,就要跟韩文发起论战。
朱厚照听到韩文对刘瑾如此称呼,非常气愤,厉声道:“阉人怎么了?就算是条狗,那也是朕的狗,不是你韩尚书的狗!朕心意已决,就是要立刘贼……刘瑾为司礼监掌印,你们不得反对!”
本来沈溪安排得好好的计划,就这么被朱厚照办砸了。
张太后见场面失控,起身道:“今日朝议到此为止,退朝。戴公公,快扶皇上到后殿休息。”
此时戴义尚未被侍卫带下去,听到张太后发话,他如蒙大赦,赶紧挣脱侍卫,疾步冲到玉阶前,面向张太后的帘子方向磕头不已。
朱厚照叫嚣道:“母后,儿臣不累,儿臣要跟这些大臣好好辩一辩,到底谁是阉狗,他们是在骂谁!”
韩文一脸坚毅,正色道:“阉狗便是刘瑾,还有东宫那些不识好歹的狗太监,居然祸国殃民,怂恿陛下在宫内胡作非为,老臣认为这些人当诛!”
朱厚照差点儿就要下玉阶跟韩文掐架,戴义见状,赶紧上前拉住朱厚照,后面过来几名太监,七手八脚将朱厚照给扯到后殿去了。
刘健出列,转过身对满殿文武道:“今日之事改日再议,陛下身体不适,之后要休息,诸位臣僚请回吧!”
这话正是在场所有大臣心中所想,他们都巴不得早点儿离开,行礼后立即退出殿外。
跟皇帝发生言语口角的韩文,也被人架出奉天殿。
朱厚照气呼呼回到奉天殿后庑,见到东西就砸,一直在后殿等候消息的刘瑾见这状况,知道事情没想象的那么顺利。
“陛下,息怒啊!”
刘瑾不明就里,只能上前劝说,表达忠心。
此时张太后涨红着脸进到后庑,喝斥道:“皇上,你在做什么?这就是你作为一个君王对大臣做的事情?你居然……居然在朝堂上跟你的臣子争吵!?这种事传出去,如何能保持帝王的威仪,你……太不像话了!”
{}无弹窗刘健突然被皇帝提问,一时不知如何说。
虽说大明太监地位相对较高,但内侍和外官间见面和沟通的时间本来就少,再加上平日有意避嫌,因此与刘健有私交的宦官可以说不存在。
没有谁跟刘健关系好,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举荐谁,都未必跟他一条心。
想找到跟萧敬一样老成持重而又喜欢中庸妥协之人,近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非找到一些本身权势不高、对内阁大臣非常忌惮的太监来担任司礼监掌印,或许会让其沿着萧敬的老路走,凡事都对内阁大臣妥协。
但这样的太监通常没多少声望,不足以承担起司礼监掌印之职。
刘健感觉进退维谷,既想举荐一两人出来,又发现手头无人,反倒是眼前跟随皇帝出来参与朝议的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戴义比较合适。戴义人比较忠厚,而且行事平庸,在司礼监多年一直未形成气候。
刘健当机立断,举荐道:“司礼监掌印出缺,当以秉笔进补,老臣以为,戴公公最为合适。但此乃皇宫内事,老臣不宜发表意见。”
朱厚照听刘健这么说,心里很满意,暗道:“你不管最好,那我说谁就是谁……内宫太监这么多,我找谁才能跟这些老家伙抗衡?他说以秉笔太监进补,那意思就是让戴公公担当掌印之职。”
“可惜戴义这人根本没太大的本事,如果让他担任掌印之职,司礼监或许还是会被内阁这帮老家伙控制。”
朱厚照意气风发地道:“朕也以为从秉笔太监中选拔最好……朕一向觉得刘瑾刘公公行事得当,在宫里素有声望,朕准备让他掌印司礼监,不知诸位臣工有何意见?”
刘健既然开了口子,朱厚照顺势借梯上楼,他没想过刘健口是心非,说是不管,只是为了博取个好名声……以刘健如今权倾朝野之势头,绝对不会允许一个不合他心意的人出来担任可以挟制内阁的司礼监掌印之职。
但凡是出身东宫常侍或者是东宫常随的太监,都不入刘健法眼,在刘健看来,正是因为这些太监钻营权术,变着方儿讨好皇帝,才造成如今君臣间的嫌隙。
刘健甚至觉得皇帝之所以对内阁和文官如此抵触,全是因为那些太监在朱厚照面前挑拨离间,因而在刘健眼中,根本看不起那些东宫出身的太监,而刘瑾和张苑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刘健没有说话,只是微微摇了摇头,李东阳便主动站出来说道:“陛下,以老臣看来,刘公公资历尚浅,不足以担当司礼监掌印之责。反倒是首席秉笔戴公公,能胜任此职。”
朱厚照皱起了眉头,心想你们不是说不管吗?怎么现在朕刚决定让刘瑾来担当重任,你们就开始反对了?简直是说一套做一套!
朱厚照问道:“诸位臣工也是如此想的吗?”
有了李东阳出头,文武大臣都有话说了,都察院右都御史史琳主动站出来说道:“陛下,刘公公乃东宫出身,追随陛下多年,资历尚可,但司礼监非比寻常,刘公公入监不足半载,毫无建树,如何能参议朝中大事?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
很多大臣出列,顺着史琳的话头向皇帝发出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