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华按照刘健的意思,拟出票拟,表明态度,暂且不宜再提增加内阁人选。
等奏本送到朱厚照手上时,熊孩子别提多开心了,因刘健和李东阳的妥协,在他看来就是自己的胜利,他对于这次的结果欢欣鼓舞,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从刘健和李东阳手上夺权,将来什么事都可由他来做主。
朱厚照对刘瑾说道:“刘公公,你给朕出的主意终于成功避免增加内阁人选,大善!现在内阁依然维持原样……”
刘瑾多少有些失望,因为他正准备去拉拢一下李杰和焦芳,让他们跟自己建立起攻守同盟,如此二人进入内阁后,他在朝中便有了帮手,但现在刘健选择屈服,不再要求增加阁臣人选,让刘瑾收买人的计划暂时作废。
刘瑾面带忧色:“陛下切莫高兴得太早!”
朱厚照正在欣喜中,听到这话不由皱起了眉头:“你什么意思,详细说来听听!”
刘瑾叹道:“陛下试想,这不进不出,王侍郎依然在内阁帮刘少傅和李大学士票拟,就算他未入阁,其实人已在内阁,朝廷大小事项,均出自刘健和李东阳授意,陛下仍未能执掌朝政……”
朱厚照听到这话,恼火地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难道让朕执意增加阁臣人选,将李杰和焦芳安插进内阁?”
刘瑾道:“老奴并无此意。其实这一切症结之根源,并不在内阁,而在于……”
话说了一半,刘瑾不再说下去,他很聪明,有些话适可而止,显得他不是多嘴之人,但却可以成功引起朱厚照的好奇,诱使皇帝追问下去。
“在于什么?你但说无妨!”朱厚照果然中计。
刘瑾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先皇时,虽然朝中大小事情皆出自内阁票拟,但司礼监严把朱批大权,加上先皇亲自过问政事,使得朝堂运转良好。等到陛下您登基,这司礼监……唉,臣实在不想说!”
朱厚照怒道:“这还用得着你来提醒?朕早看出来了,司礼监形同虚设,萧敬根本事事都听从刘少傅和李大学士,内阁说什么就是什么……偏偏母后对萧公公宠信有加,说他是先皇委任的顾命大臣,办事可靠,什么事都可倚重他。呸,让他去抄票拟确实能做到一字不差,但这叫办事可靠?你倒是给朕想个办法,将他撤换下来啊!”
刘瑾见自己的目的基本达到,苦口婆心道:“陛下,其实萧公公如此做,不过是权宜之计,为的是朝堂顺利过渡,对陛下并非完全是坏事。但现在陛下最好需要挑选能力卓越者加入司礼监,即便不能替代萧公公的位置,也可行使秉笔太监之责,让萧公公尽量避免接触奏本……”
“嗯?你的意思是……将萧公公架空,让他有名无实?”朱厚照终于明白过来,惊讶地问道。
{}无弹窗朱厚照听从刘瑾建议,决定在内阁大学士候选人名单中增加二位,分别是侍读学士李杰和侍讲学士焦芳。
李杰和焦芳在朝中地位虽不低,却从未染指过核心权力,甚至李杰之前为谋求新皇赏识,还与他人联名提请施家台为泰陵选址。
朱厚照之所以把李杰和焦芳推出来,不是看中二人做事的能力,纯粹是为了给刘健和李东阳添乱。
随后,朱厚照再次将翰林学士梁储叫到乾清宫,提出增加入阁候选人名额,让梁储非常为难。
从规矩上来说,选拔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事情,皇帝可以指示内阁拟定新增候选者名单,也可以自行推荐人选,朱厚照这么做合情合理。但梁储清楚一件事,以李杰和焦芳的能力,并不足以入阁,现在皇帝推荐二人并非是他们能力突出,而是为了想把水搅浑,最终达到把事情搅黄的目的。
同时,若是梁储听从皇帝的意见,意味着他要跟刘健和李东阳交恶。
梁储暗自琢磨:“刘少傅和李大学士让我充当出林鸟,在举荐内阁候选人名单中居然加上我自己……刘少傅摆明了是要将王德辉送入内阁,我不过是陪跑。眼下陛下叫我增加候选人名额,也是想让我冲锋陷阵!为何做个翰林学士如此难?”
梁储虽然是文官集团一员,但他不太喜欢跟核心层走得太近,刘健和李东阳从未将他当作“自己人”,只是偶尔公事公办让他做点事情。
梁储夹在文官集团和皇帝中间,明白自己被两边当枪使,很想撂挑子不干,但如今皇帝就在眼前,他根本不来来台,只能硬着头皮应承:“既然陛下已重新拟定名单,那臣便将此二人写入奏本中,呈递通政使司……”
“好!”
朱厚照爽快地答应下来。
奏本从通政使司转呈内阁,意味着皇帝跟内阁的矛盾公开化。届时刘健和李东阳有什么看法,自然会来向朱厚照请示。
在梁储想来,按照规矩奏本重新走一遍流程,好过由他在皇帝面前拟定、不经内阁直接御批过关,事后才通知内阁那边,如此会将他完全推向文官集团的对立面。
梁储不想卷入朝争,只能尽量想法避免此事对他的影响。
梁储当着朱厚照的面,重新将奏本写好,朱厚照拿过去仔细看过,这才满意点头,交给梁储道:
“梁学士,你奏本写得不错,不过不必那么麻烦走通政使司的渠道,你亲自送到内阁去,就说是朕让你送的……这件事跟你无关,你大可放心,朕在这次选拔中会秉承公平公正的立场,你或许是最终的胜利者,那时候你可要尽心帮朕做事!”
此时梁储才发现,朱厚照将了他一军……他直接把奏本送到内阁,等于是当面开罪刘健和李东阳,原本他还可以当个中立派,现在却连袖手的资格都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