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柳低下头,细细思索沈溪的话。
沈溪再道:“估摸高集需要一同进京,名义上是接受大考,顺带到三法司阐述案情,但若我所料不差,高集尚在半道案子就会定下来,等他到京城时必然成为阶下囚!”
云柳问道:“大人怎做出如此判断?”
沈溪微笑着摇头:“官场上的事情基本如此,新皇登基已三个多月,再过些时日朝中或许就会出现一些鸡飞狗跳的事情,那时可就不像现在这么太平了。希望我的事情,能在混乱到来前解决吧!”
这话云柳有些听不懂,但她没有多想,她相信沈溪的判断,这次案子最终倒霉的人必然是高集。
朝廷已不会给高集辩驳的机会,只要案子卷宗抵达京城,高集落罪不会有任何悬念……
……
……
京师。
朱厚照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出宫,通常一到外面就会盘桓两三个时辰。
朱厚照出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跟李兴找来的女人厮混。
这些女人并非皇宫中的宫女,很多都是自小被人买去,精心培养声色才艺取悦男人,琴棋书画样样皆通。
这些女子通常都有极好的样貌,婀娜的身材,不凡的谈吐,总的来说,就是比宫里的女人知情识趣。
李兴体贴上意,到三月底已经送到京城十几名美女,这些美女都是朱厚照喜欢的类型,如果不是怕被张皇后和刘健等人知晓,影响他当皇帝,朱厚照甚至想留宿宫外。
“……真过瘾,那身段那相貌,啧啧,真是没得挑!张公公,你是没机会享受了,哈哈,谁让你不是男人呢?”
朱厚照说话可不懂得为人留面子,说的全都是张苑的伤心事,张苑感觉心仿佛被人剜了一般,空空落落的,却不敢跟朱厚照拿腔拿调,只能低着头陪伴朱厚照回宫。
两人到乾清宫时,发现萧敬等候在宫门前。
萧敬上前行礼:“陛下,您这是去了何处?午时便有大臣前来奏事,而您……却一直不在!”
朱厚照身上仍旧穿着太监服,随口道:“回撷芳殿看看又不是不可以!什么事啊?不会是西北又打仗了吧?”
萧敬道:“陛下,是西南的事情……沈尚书的案子已经有结果了,他是被冤枉的!”
{}无弹窗沈溪率军驻扎临桂城外,时值阳春三月,岭南一天比一天炎热,随着广西等地玉米和番薯播种完毕,沈溪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必须继续留滞广西,打算近期领军北返。
而留在宁化县城的沈家家眷,此时差不多也到动身前往武昌府的时候。
“……娘,相公的信已在几日前送达,之前儿媳跟您说过,可您总未把这事儿放在心里……”
“相公在信上说他领军打了胜仗,不日就会动身北返,相公估计,他大概会在五月左右抵达武昌府,如果我们现在就出发的话,刚好可以在大军凯旋时跟相公在武昌府会合……”
谢韵儿如今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劝说周氏跟她一起走,在这个崇尚孝道的时代,周氏在何处,她这个儿媳就该在何处孝敬,自行上路不管公公婆婆绝对是不孝之举,会被世人唾弃。所以她才苦口婆心劝说,让周氏幡然醒悟。
周氏最近神魂颠倒,意识恍惚,她望着谢韵儿,有些心不在焉地问道:“好闺女,你说什么?”
谢韵儿摇头苦笑:“娘,我是您儿媳啊!”
“哦,是韵儿啊……现在差不多是三月下旬,有一年多未见憨娃儿面,心里怪想念他的,也不知他怎样了,皇帝老儿是否给他升官……”
周氏絮叨起来就啰嗦个没完,很多话谢韵儿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但没辙,就算不想听也得听,总之要把婆婆说服,去年年底没走成,如今已春暖花开,再不走估摸又要在宁化县蹉跎一年。
谢韵儿道:“娘,您挂心的事情太多,不过既然你如此关心相公,为何不早些启程前往武昌府,亲自看看他人呢?”
周氏怔了怔,随即反应过来谢韵儿说的是什么,当即点头:“韵儿,既然你如此说了,那咱就走吧……收拾收拾就走,别多停留,这宁化县我一刻都待不下去了!”
谢韵儿没想到事情谈得如此顺利,之前她还担心周氏不肯走。
这半年多时间,谢韵儿深刻感受到自己婆婆的变化。
自从周氏执掌沈家后,家中大小事情俱都过问,柴米油盐酱醋茶,侄儿侄女的婚事,桃花村那边田地雇人种植,什么都要管,忙得连轴转,就像个永不会停歇的机器,但随着时间推移,周氏没有了最初的热情,到现在竟然厌烦起来。
谢韵儿见周氏这模样,暗想:“沈家当家人的位子,谁做谁受罪……不过,这沈家上下到底是怎样的人?能让一个不知疲倦的女人,变成现在这般模样?”
看看周氏恍恍惚惚的样子,谢韵儿明白了什么,马上给沈溪写信,告知宁化县这边的情况,让沈溪对周氏的精神状态有个心理准备。
……
……
沈溪的妻儿老小于三月廿一从宁化县出发,车队浩浩荡荡往南昌府而去,准备在南昌城歇歇脚,再乘船赶赴武昌府。
沈溪此时虽然尚未从临桂城出发,不过已将归期定在三月二十六。
沈溪估计用一个月时间赶回武昌府,路上不必太赶,因叛军绝迹,从临桂北上不用再绕道柳州府,沿灵渠走全州、东安,然后再沿湘江而下,行路相对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