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问了一下湖广西部和南部的军队情况,沈溪准备打道回府,既然从苏敬杨问不出什么事情,他准备把都司衙门的案牍带回去自己看,希望能从中发现点儿什么。这次他到地方,只是累积资历混日子,把自己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带到这时代,将湖广和江赣当作试验田。
兵马调度,以及地方上的治安,自然有相关衙门负责,沈溪心态相对轻松。
沈溪将走之际,苏敬杨让人抬了一口箱子出来。
看箱子的重量,里面的东西应该很沉,果然,打开来里面密密麻麻都是用线串起来的铜钱,加起来有一两百斤重。
沈溪皱眉道:“苏将军,这是何意?不知道的还以为大明铜钱贬值,买什么东西需要用箱子来盛钱!”
苏敬杨虽然手握一省军权,可以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但见到沈溪这样的顶级文臣,他就只能低声下气了。
别人都在给沈溪送礼,他怕怠慢了上官,自然也得送。
苏敬杨道:“一点小小的礼物,不成敬意!”
沈溪打量一下那口箱子,相比于藩司和地方士绅送来的礼物,的确算是“小礼物”,看起来沉重,但铜钱在这时代属于最笨重的钱币,一大箱子铜钱的价值,差不多也就几十到一百两银子。
沈溪道:“本官长期领兵,就算平时会拿一些犒赏和战利品,但断不至于收受下面将士送上来的孝敬。苏将军把这东西收回去,以后专心帮本官做事便可!”
苏敬杨赶紧行礼:“沈大人所说极是,末将知晓了!”
沈溪从都司衙门正堂出来,门口簇拥着一群人,基本都是武将,看样子是都司衙门的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以及经历、都事、断事等官员,也有一些文职的吏员。
见到沈溪出来,这些人面带好奇之色,尤其都司衙门里的文职吏员,他们很好奇沈溪如何在不通过“翻译”的情况下,跟苏敬杨进行正常的交流。
以前地方父母官前来,一般都会带着自己的师爷,又或者找都司衙门里能听得懂湖广口音的吏员做翻译。
而沈溪看上去神色轻松,跟苏敬杨交流起来似乎根本不成任何问题。
{}无弹窗吃过早饭,沈溪带着人出了总督官署,不过他并没有先去湖广都指挥使司,而是径直去了武昌左卫卫指挥使衙门。
两天前沈溪到武昌就是由武昌左卫卫指挥使崔涯代表军队出迎。
崔涯当日在接官亭压根儿就没跟沈溪对过话,因为大明文官治国,武将、军户多属世袭,地位相对较低。
崔涯在郭少恒这样的“副省长”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更别说是跟沈溪这样的钦差兼封疆大吏对话。在崔涯看来,文官都应该自持身份,尤其是像沈溪这样出身翰苑的顶级文臣,更应该眼高于顶才是。
结果等沈溪带着人上门,崔涯才发现沈溪很好说话。
崔涯不善言辞,见到沈溪后迫不及待将别人教给他的话一股脑儿倒出来:“……大人在宣大镇以及京城脚下的几战,为维护大明江山社稷安稳立下汗马功劳,乃一等一的大功臣,卑职佩服得紧……”
沈溪笑道:“这已是过去的事情了,本官现在到了武昌府,就只是普通的地方督抚。崔将军,可有空暇带本官去湖广都指挥使司?”
崔涯赶紧行礼:“大人请!”
不管崔涯有没有时间,沈溪要他做什么,就算正在婆娘的肚皮上,也得立即下来办事,别说是他了,就连正二品的湖广都指挥使也是这待遇,如今沈溪可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湖广都指挥使司衙所同在武昌府府城内,位于城池东北的樊港。
等到了地头,沈溪才发现都司衙门似乎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因沈溪一身便装而来,没带多少随从,进都司衙门大门时遇到点儿麻烦。因这地方平时不待客,正门极少开启,如果有事进出一律走后门。
但沈溪如今是以湖广总督的身份亲临,自然不能从后门出入,只能留在正门,等候崔涯绕道后门传报,大费周章,才光明正大由正门而入。
……
……
湖广都司衙门正堂,都指挥使苏敬杨迎候。
苏敬杨一袭武官常服,面料因为洗得过多表面上已暗淡无光,袖子和下摆甚至打了两个补丁。沈溪不知道苏敬杨是故意在他面前装穷,还是说地方上的条件原本就这么艰苦。
相互见礼后,苏敬杨请沈溪到正堂中央的太师椅就坐,然后从桌案上拿起一叠公文,送到沈溪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