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八章 炙手可热

寒门状元 天子 2935 字 9个月前

恭维的话,回京这两天耳朵都快听得起茧子了,但沈溪还不能发脾气,每一个人都得笑脸相迎,谦虚对待。

毕竟都是朝中同僚,而沈溪虽然在外建功立业,但在朝中,尚属“后起之秀”,除了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当过差外,可说是没有任何京城实权衙门履职的经历,但他很有可能因此次大功一跃而成为六部尚书、侍郎,难怪别人要过来巴结。

王守仁原本想跟沈溪打招呼,但见很多人围着,只能笑着摇了摇头,匆忙往兵部衙门而去。

沈溪跟众多官员见过礼,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时辰,此时老百姓已散去大半。

沈溪松了口气,正准备从东江米巷转道东长安街乘车,马九已经赶着马车过来,直接停到沈溪面前:“老爷,太子差遣让小人转告老爷,说他会在东华门等着,无论如何要见老爷一面!”

沈溪不由摇头轻叹,心想:“这熊孩子真是不省油的灯。”

沈溪问道:“你跟太子来往密切?”

回到京城后,沈溪得知马九曾被朝廷短暂征调,跟随太子作战,但因朱厚照没有实权,无法赋予马九宫廷侍卫的身份自由出入宫中,以至于马九没能参与到最关键的西直门和正阳门两场战事,导致与大功擦肩而过。

马九道:“小人驾车等候在东长安街,也不知太子如何知道小人在那儿,又为何突然差遣人前来知会!”

沈溪道:“九哥,你别紧张,其实太子这人,做事很有章法,你若能得到他的赏识,并非坏事……只是太子乃储君,贵不可言,你一定要小心逢迎,不可出差错!你的毛病是行事太过耿直,面对太子时需要油滑细腻点!”

“是,老爷,小人记下了!”马九毕恭毕敬地回道。

沈溪诧异地打量了一下马九。

或许是跟着朱厚照见过一定世面,现在的马九说话时总情不自禁带上一股浓重的奴才气,这让沈溪觉得有些不舒服,但他知道马九跟着朱厚照,一定受了不少窝囊气,毕竟能与太子对话的都是朝中高层,拧一个出来都是二三品的大员,马九必须把姿态压得很低,而太子受了气,又会把气发泄到身边人身上,马九也会遭到无妄之灾。如今马九还能保持平常心,已经很不容易了。

ps: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

{}无弹窗观礼仪式,在京城数万人争相目睹的情况下结束。

大明百姓,在家中憋了几个月后,终于有机会自由自在地来到外面的大街,欣赏到一场别开生面的献俘典礼,其中最的部分,并非鞑靼俘虏被押进城的那一刻,而是老百姓见到进城的马车车架上堆满了践踏大明国土的鞑靼人的头颅,心中充满愤慨,欢呼声叫好声此起彼伏,许多人甚至激动得跪地痛哭,高呼家人的仇终于报了,一时间,朝廷威望如日中天。

沈溪之前统率的兵马,今天终于全数入城。

站在检阅台上,沈溪目送队伍远去,心中涌现一抹惆怅。从这一刻开始,随着兵马配属京师各卫营,再没有以一个整体出现的可能,他的历史使命由此完成。

沈溪郁郁寡欢,正欲转身下高台,恰逢谢迁代表弘治皇帝,到正阳门向沈溪表达敬意,这是皇恩浩荡的体现。

只是沈溪对于谢迁的道贺,并不怎么感冒,因为他觉得谢迁这会儿一定会数落他,埋怨他太过高调。

谁知道谢迁过来后,只是摆了一下脸色,随即便跟马文升、张懋等人有说有笑,似乎将沈溪遗忘到了一旁。

寿宁侯张鹤龄走过来,冲着沈溪笑道:“沈中丞领兵出征,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实在让本侯刮目相看,将来在朝中,希望彼此能和睦相处。哈哈,沈中丞有时间不妨多去寿宁侯府走动,本侯想跟你探讨一下行军布阵之事!”

沈溪暗自嘀咕:“你张鹤龄虽然之前并未对我施加毒手,但也根本就没有把我当成自己人,现在看我为朝廷立下大功,马上加以示好……我可以接受你作朋友,但你得先把你弟弟管好!”

但嘴上,沈溪依然是客气行礼,连称“不敢”……他可不准备去寿宁侯府,在他眼里,不管是寿宁侯府还是建昌侯府,都无异于龙潭虎穴,最好跟张氏兄弟老死不相往来,但他也知道,朱佑樘、朱厚照父子存在一天,两个国舅爷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影响,现在就跟张氏兄弟撕破脸,实在没必要。

在正阳门周边围观百姓的欢呼声中,沈溪慢慢悠悠下了高台,他看了看四周,除了正阳门大街,其余全都被老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他琢磨了一下,准备先回兵部衙门,继续等候述职,等下午日头落山才回家,到时候聚集的老百姓已经散去了,不用再担心会出乱子。

这个时候谢迁跟马文升、张懋交谈结束过来,谢迁走在前面,马文升和张懋紧随其后,看样子谢迁准备跟马文升一起回朝。

谢迁走到沈溪身前,语气有些不善:“你过来,把人数比对一下,看看是否有错!”

沈溪凑过头,不解地问道:“什么人数?”

谢迁没好气地说:“你所献首级数量!我给你核算了一下,几批首级加起来,共两万六千之数,这还不算西直门和正阳门城外两次战事,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