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四章 奉调入城

寒门状元 天子 2637 字 9个月前

沈溪笑眯眯地说道:“于家地嘛,胡嵩跃麾下的百户,你这名字,本官第一次听闻便记下来了!”

那人非常高兴,眉飞色舞地说道:“未料大人还记得小人的名字,荣幸之至,小人以后还想跟着沈大人您建功立业!”

沈溪指了指那些箱子,问道:“说吧,这些是什么意思?”

于家地笑着说道:“大人,您千万别见怪,这是上面吩咐下来的,小人只是照做而已……不过,您只管收下便是,小人奉调第一批进城,这才有给沈大人您送礼的美差,小人可不敢有丝毫贪墨,不信的话,沈大人您当面清点。这是清单,您也一并收下!”

沈溪有些莫名其妙,怎么这边自己刚回府,居然就有人把礼给他送上门来了,还是以前麾下将士。

城外兵马这会儿才刚进城,沈溪还在筹算给自己手下的将士谋取犒劳功赏,手底下给他送的这份礼,他看得不是很明白,或许有贿赂他的意思,也有要收买他,让他为有功将士说话之意。

于家地在旁边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候沈溪发落……在战场上明明是很有骨气的热血军人,冲杀起来连鞑子都害怕,但在沈溪面前,则显得谨小慎微,极为谦卑,由此可见大明朝的等级观念如何深入人心了。

沈溪随手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一个东西,发现是一个和田玉佩,上面还有丝丝血迹。细细回想一下,沈溪忽然明白这些东西的来历了,他把玉佩放回箱子里,挥挥手道:

“于家地,东西留下来,你可以回去了,将士这次分批次进城,到新的衙门担任差事,你好好做事,战后肯定会算你们的功劳,每个人起码都可以升两三级,或许再见面时,你已经是千户了!”

于家地笑道:“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小人对功劳不敢多奢求,时候不早了,您老也该回去歇着。你们都过来,向沈大人行个礼,就可以回去了!”

说完,于家地招呼手底下的士兵,来到沈溪面前列好队,向沈溪抱拳行过礼,这才离开。

{}无弹窗当沈溪得知自己之前所率兵马将奉皇命调入京城时,正在兵部大堂喝茶。

是真的喝茶!

沈溪原本去兵部是要将自己所部兵马残留的兵器、火器、骡马、粮草辎重数量等详细上报,结果兵部那边没人接待,任由他在兵部大堂等候。

一直到下午临近日落,沈溪觉得自己可以优哉游哉回家时,皇宫那边突然颁下圣旨发到兵部,让兵部负责统调大军进城事宜。

兵部推出来负责此事的,沈溪认识,正是王守仁。

沈溪跟王守仁间算得上是老相识了,同年进士,一起留在京城做官,当初他赴任闽粤桂三省沿海总督时,跟前往湖广履任的王守仁同路,二人在路上曾一起喝茶品茗,评说过天下大势,二人算得上是故交。

王守仁在正阳门保卫战中表现很好,受到皇帝和太子的赏识,虽然他目前还是兵部郎中,但其后很可能会高升,至于会迁到什么位子,沈溪暂且不知,但料想以王守仁单薄的履历,在六部中继续前行不太可能,即便要升,也要从地方上着眼,多半是前往藩司或者臬司谋职,或者直接放个正四品知府。

具体如何,就要看王守仁家里接下来如何运作了,还有皇帝那边是否会特别予以关照,再就是吏部那边如何进行安排。

即便王守仁在正阳门大战中的功劳再大,又得到李东阳和刘健的特别推荐,但跟沈溪的表现和功勋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王守仁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他得到兵部侍郎熊绣的指示,负责协调沈溪所部进城事宜,自然要出来跟沈溪问询一下,也有请教之意。

沈溪原本留在正厅,优哉游哉地喝茶,此时他不得不移驾偏厅,与王守仁坐下来,详细把今天的来意说明。王守仁表示,他并不负责这项工作,兵部另有专人司职,随后王守仁便将皇帝分批调兵进城的事,跟沈溪细细解说。

其实无论是沈溪,还是王守仁,都能看出来,皇帝如此急调兵马入城,并不是说皇帝对这路兵马彻底放心,而是不想让有功之臣滞留城外,心生不满,同时也是为了让京师内外兵马安心,为天下各路勤王军树立起一个典范。

王守仁请教道:“沈中丞在外领兵多时,对麾下兵马应知根知底,不知可有特别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