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殿后的差事,交给这几年逐步势弱的火筛部,结果火筛部在宁夏卫败给刘大夏,连火筛本人如今都生死未卜。
现在轮到亦思马因和他的部族殿后了!除了攻打土木堡,巴图蒙克一句“若另有调遣”更为重要,这其实是在告诉亦思马因,即便你攻克土木堡,也不用你来长城内关和京师,只管负责全军后卫就行。
大同镇和太原镇的援兵是被打败,但三边还有援军,刘大夏兵马要不了多久就会回撤,始终需要有人阻挡。
亦思马因心中无比恼恨,他心里想的是,如果之前一战攻克土木堡,就不会有今日的困窘。
作为鞑靼国师,亦思马因当然可以一口回绝,但他又不敢在汗部大会这种场合公开顶撞大汗,这样做显然极其不明智,而且大汗有命,他还不能做出过多考虑,只能恭声领命:“遵从大汗之令!”
巴图蒙克听到这话,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似乎之前对亦思马因的不满,也跟着烟消云散。
商定土木堡战事的安排,巴图蒙克接下来提及的,便是关于攻打明朝内长城一线以及京师的事情,亦思马因已无心思倾听。
汗部大会没有持续太久时间,王帐议事刚结束,亦思马因就得灰溜溜离开保安卫,调兵重新围攻土木堡。
从王帐出来,亦思马因眉头紧锁,他感觉到自己不再被巴图蒙克信任,之前他就担心达延部崛起后会拿几个大部族开刀,以达到达延部一家独大的目的,此时他对于这件事更加忧虑重重。
乌力查从别人口中得知大会发生的情况,在出城的路上,他策马到亦思马因身边,小声问道:“国师,大汗为何让您率领咱们部族的勇士攻打土木堡?难道大汗的兵马,不会参与攻城?”
亦思马因没有向乌力查解释,因为他知道这是个只会使蛮力的武将,勇则勇矣,却没有一副聪明的头脑,可惜他最欣赏的火绫,如今却身陷土木堡内,短时间内没有逃生的可能。
ps:天子在这里继续给大家拜年了!
{}无弹窗巴图蒙克沉默许久后,将腰间的佩刀解了下来,放到面前的桌案上,大声说道:“国师,本汗听闻,如今土木堡仍旧盘踞数万明军,阻碍我草原儿郎挺进大都城的步伐!”
只是一句话,就让在场各部族族长一片惊叹。
在这些族长看来,明军已是溃不成军,在内长城以西至大同镇之间,理应所有城塞都被拔掉,不可能会有明朝兵马依然盘踞的城塞,却没曾想,居然有个叫土木堡的地方,还有明军没有被小妹。
按照达延汗的说法,在一个城池里居然有数万明军,这或许比之前巴图蒙克在天城卫一战中遭遇的明朝兵马还要多。
亦思马因之前还嘴硬说没有遭遇兵败,但土木堡犹自掌握在明军手中却是事实。好在亦思马因老奸巨猾,对此早有准备,义正辞严回道:“禀大汗,土木堡盘踞的明朝守军数量,不到万人。土木堡年久失修,旦夕可破!”
这话,亦思马因说得铿锵有力,为的是让在场所有部族首领放心。
果然,各部族长在听说明朝在土木堡只有不到万人的兵马后,脸色变得好看了多了……在他们看来,明朝万把人根本不能形成阻碍,这次毕竟是草原各部族倾巢而出,兵马充足,加上先后夺取榆林卫和宣府镇城,缴获无数,攻城器械现在也不缺。
巴图蒙克道:“那国师之前,可有发动攻城?”
问题又问到了点子上,亦思马因如果说有攻城,巴图蒙克就会说,你为什么没有在旦夕之间破城?
如果说没有攻城,亦思马因就必须要做出合理的解释。
其实之前土木堡的几仗,其余部族的族长或许不太清楚,但作为大汗的巴图蒙克是心知肚明的,即便亦思马因抵赖也是徒劳。
亦思马因尽量让自己的言辞显得合理一些:“大汗,明朝守军将领,乃是明朝皇帝任命的延绥巡抚沈溪,此子狡诈多端,其用兵每每出人意料之外,还遇见到了我们的出兵策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想采取围而不打的战略,留下土木堡,绕道攻打居庸关!”
在场的族长刚松口气,可听闻沈溪的大名,很多人头皮不禁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