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〇四章 克复榆林卫(第三更)

寒门状元 天子 3623 字 9个月前

刘大夏的监军是谷大用,作为未来八虎之一,谷大用的能力不可小觑,架势也摆得很足,对刘大夏说了一句,一些嚣张的人听到他那阴阳怪气的声音,立即意识到这是宫里的太监,可以随时跟皇帝奏报,顿时连口大气都不敢喘。

刘大夏环视在场将领,神色冷峻,心中无比窝火,不单单是因为开战以来自己屡屡被鞑靼人牵着鼻子走,更因为大明边军将领昏聩无能,愣是在主动出击、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被鞑靼人反击得手,随着榆林卫失守西北门户洞开,鞑靼兵马长驱直入,令大明边疆遍地烽烟。

“陕西巡抚、延绥巡抚可在?”刘大夏问了一句。

没人吱声。

刘大夏这是明知故问,如今的陕西巡抚是王琼,延绥巡抚有两个,一个是协助刘大夏统兵的保国公朱晖,另一个则是在榆林卫失守、朱晖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朝廷派出的少年巡抚沈溪。

沈溪如今在居庸关与宣府之间“磨磨蹭蹭”,朱晖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王琼跟朱晖的情况一样,都是在乱军中失去踪迹,这会儿想要陕西巡抚和延绥巡抚出来答复的难度比较大。

谷大用提醒:“刘尚书,几位巡抚俱都不在!”

“那各路总兵官可在?”刘大夏继续喝问。

总兵官是武将,也是镇守西北边陲的重要将领。

刘大夏领兵出征前,将甘、凉、肃、西、宁夏、延绥、神道岭、兴安、固原九总兵调入麾下,安排要务。

刘大夏出塞追击鞑靼兵马时,这些总兵官有近半跟随他出征,其余则留下来镇守后方。但随着大军兵败,延绥镇所辖城塞基本都沦陷,九大总兵官死的死,逃的逃,如今刘大夏手底下居然只有一个固原总兵官张凌城。

张凌城如今是军中仅次于刘大夏的官员,其余将领则是卫指挥使,亦或者千户、百户,战时临时抽调,又在重新编整军队时破格提拔。

刘大夏有些无奈,挥挥手道:“张将军,接下来的战事安排,就由你来做出说明吧!”

“刘尚书,三军今克复榆林卫,之后我军主力将继续西进,沿途将光复延绥镇所有城塞,预计十日后抵达宁夏后卫,十五日后抵宁夏镇所在的宁夏卫城,伺机与鞑靼主力一战!”张凌城恭敬地说道。

刘大夏点头:“此战关乎我大明江山社稷安稳,若有懈怠者,杀无赦!”

“喏!”

只是简单的战前升帐动员,所以会议也显得格外的简短。

在场将领根本就不知道大明江山社稷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跟着刘大夏打仗便可,但最好是留下一条命,才在享受升官的喜悦后有机会吃香喝辣。

ps:第三更到!

谢谢大家的厚爱,天子继续求免费的推荐票支持!

说是要主动出击,但发起进攻前怎么都需要有所准备,要知道一旦获胜,立即就得组织撤离,不把坛坛罐罐收拾好怎么行?

粮草还算充足,加上腌制的马肉足够吃上两三个月,水在这几日内也准备了不少,城中但凡能装水的地方已经盛满,更不要说是羊皮袋和水车了,全都装得鼓鼓胀胀。

至于难民,如今城内已为之一空。

鞑靼骑兵并无追击难民的意思,但就连沈溪也不知道,这些难民短时间内别想回到居庸关,为了控制宣府的消息外泄,鞑靼人派出的斥候队伍基本上是杀无赦,在路上很可能会被鞑靼斥候劫杀。

别看鞑靼斥候人数不多,但有时候十多骑发出冲锋,即便上百难民也无法应对,杀人对那些鞑靼人来说,更杀鸡没什么区别。

如今的土木堡,看起来兵精粮足。

官兵有了实战经验,加上上一场大战击溃火绫后缴获的战马和马刀,似乎比之前更为强盛。但大明官兵的骑术实在不敢恭维,平日少有接触马匹,如今临时抱佛脚,骑马速度快一些都有可能摔下来,更别说是在马上挥刀和挽弓骑射了。

还有个坏消息是上次大战下来,佛郎机炮损毁了十门,如今尚剩下七十门,虽然还够用,但炮弹就有些缺乏了,在这战事即将开打的时候想要临时造炮弹,没有工匠和工具,无异于天方夜谭……

另外就是城中官兵数量大幅锐减,打完仗本应剩下四千九百余人马,到此时再一清点,数量连四千六百人都不到,不知道何时就逃走三百余人……士兵都不看好在土木堡等死,这会儿宁可趁着夜色开溜,拼着九死一生的机会逃回居庸关,也绝不留在土木堡内十死无生。

“大人,这境况似乎……不太好!”

等各部将人马数量和兵备状况汇总上来,之前力请作战的刘序等人傻眼了。

沈溪道:“早干什么去了?之前便让全军上下做好备战工作,难道我说的你们都当成耳边风?出现逃兵,你们这些做长官的难道丝毫也未察觉?发现后没有及时予以制止,杀一儆百,如今再跟我汇报是否晚了些?”

刘序和朱烈等人都惭愧地低下头,胡嵩跃奏请:“大人,要不然还是直接撤兵吧,您看如何?”

沈溪冷着脸讽刺:“撤兵?这样的馊主意亏你想的出来!莫不是急急忙忙出了这土木堡,等走到半路,鞑靼大军肆无忌惮地追杀上来,将我大军冲散,到时候大家好各奔东西?”

这下将领们的面子挂不住了,因为他们确实是如此想的……别人的死活不重要,关键是自己能留条命回居庸关。至于回居庸关后,是被朝廷降罪,还是戴罪立功,都不在他们考虑之列。

夜晚的土木堡,篝火处处,沈溪抬头看了看天色,下令道:“大家先回去作准备,黎明时分整顿好兵马,日出时出击。既然出战,就要有出战的样子,畏畏缩缩像个什么话?我再下道命令,阵前逃跑者,一律格杀勿论!”

刘序奏请:“大人请三思!”

张永从沈溪身后钻了出来,嚷嚷道:“三思什么?之前是你们自己跟沈大人说,这一仗非打不可,怎么,现在食言了?”

“沈大人是要让你们自己用双手杀开一条血路,你们不努力怎么能行?一切听沈大人的,谁若是当逃兵,别说咱家回去后到陛下面前弹劾尔等!”

刘序等人面面相觑,感觉自己中了沈溪的“奸计”。

原本他们力主的可不是跟鞑靼人拼命,但在中军大帐,不知道怎么就被沈溪给转移话题,最后所有人鬼使神差地觉得跟沈溪出击是个不错的选择,甚至主动请缨,现在看来出击简直是最为可怕的选择。

留在城里或者还能坚持个十天半月,出击的话可能连明天太阳落山能不能见到都是个问题。